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爱护“地”“球” 保护家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4-18

□顾军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宗旨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那么,“地”和“球”两个字的来历是什么呢?

先看看“地”。从字形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有多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是由“阜”“土”和“它”三个部分组成的,“阜”和“土”表示意义,“它”表示读音。这两种写法都表示“大地”的意思,与“天”相对。例如《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意思是仰头就能观察天空的现象,俯首便能细看大地的规律。再如《易经·乾卦》:“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意思是依存于天的就亲近上面,依存于大地的就亲近下面,这些就是万物按照优劣等种类聚集在一起。

到了小篆中,字形出现了简化和讹变:虽然保留了“土”,但除去了“阜”,并且“它”讹变成了“也”。于是,“地”成了由“土”和“也”两个部分组成,并成为最为主要的一种写法。在后来的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中,一般也是由“土”和“也”组合而成,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

此外,“地”还有“坔”的一种写法。《集韵·至韵》:“地,或作坔。”其中的“土”表示土壤,“水”表示水分。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大地除了包含土壤之外,同样不可缺少水分。

再看看“球”。小篆中的“球”由“王”和“求”两个部分组成,“求”表示读音,而作为部首的“王”大部分表示“玉”的意义,例如“琦、琳、瑾、瑜、琼、瑶”都有美玉的意思。因此“球”本来的意义是美玉。美玉的形状是非常多样的,而地球是椭圆体,那么为什么“球”会产生这种意义呢?实际上,这是“球”借用“毬”意义的结果。

“毬”由“毛”和“求”组成,“毛”表示填充物,“求”的意思是毛皮。“毬”就是鞠丸,也就是充填毛的皮球。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求”的字形像是皮衣的形状,是“裘”的早期写法,意思是毛皮。此外,这里的“求”还可以表示“毬”的读音。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名为“蹴鞠”的体育运动。“蹴”是指踢,“鞠”是指球。不过“毬”与“鞠”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里面填充材料的皮球,不同点在于“毬”的外表带毛,而鞠的外表没有毛。

后来,“毬”的意义被“球”代替。现在的体育运动中带有“球”的有很多。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橄榄球、棒球、垒球、高尔夫球、马球、手球、水球、保龄球、门球、藤球、冰球、台球、地掷球、曲棍球等,这些球类运动中的大部分球是圆形或者类似于圆形的形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共同的赖以繁衍生息的栖息地。笔者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可以提醒我们树立珍爱地球的理念。

 (《科普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