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互换特产”趣话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4-12

□席项

有一段时间,互换“特产盲盒”悄然走红。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也有各地特产美食的交融互换,如不同地域间的物品交换流通,更有文人凭字画、诗词文章换食物的趣事。

西周时期,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人们在市场上进行农具、手工制品相关的物物交换,诸如“三十田”换取四匹“良马”、“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之类,双方皆物有所值。

进入秦汉时期,随着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民间钱物买卖取代了物物交换,商业发展空前繁荣。但物物流通并未消失,汉朝丝绸之路的兴起,实现了史书可循的一次物品大交换。《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东汉灵帝喜爱西域各民族的食物。

唐朝时,我国和日本、朝鲜等国的物物交换代表为茶和谷物饮食。朝鲜朝贡来的食物有黄粒稻、茄子、松子等,而我国的茶风靡东南亚。随着鉴真东渡,我国的蔗糖、蜂蜜、甘蔗等被带去日本,大唐的饮食文化对日本影响至今。

宋朝的海外贸易把瓷器带去西方,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中多次记载“番商兴贩”用“瓷器”“青白瓷器”和“青瓷器”等进行贸易,据不完全统计,宋代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

明代郑和七次出海,带来我国和欧洲直接贸易的繁盛,王世懋《闽部疏》记载:“凡福之绸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橘,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由此可观一二。

凡时下文化现象,在文人这儿皆有迹可循。古代文人也参与了“互换”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作品换物品,诗仙李白曾在《送贺宾客归越》中写过“黄庭换白鹅”的典故,说的是王羲之以字换鹅的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欢鹅,不惜笔墨抄了《黄庭经》与养鹅的人进行交换,因而《黄庭经》也叫《换鹅帖》。但李白自己不屑如此,“何必诗债换酒钱”,倒是“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中唐诗人元稹以诗换茶,在《白氏长庆集序》和《旧唐书》中都有记载,他还创作了《一字至七字诗·茶》的“宝塔诗”。(《北方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