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以“三大结合”促作风整顿见成效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18

张 倩

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评判政党的首要标准,是凝聚人心最重要的政治因素,事关党的威信与形象,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把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引向深入、取得预期效果,是需要各级各部门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而把握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做到“三大结合”,是推进作风大整顿活动见实效的关键。

整顿不良作风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体现,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优良过硬;党性不强,则作风不严不实。因此,整顿不良作风要与加强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这是抓好作风整顿的重要基础、强劲动力和基本保障。一是要坚决整顿不良作风。对党员干部来说,作风问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党员干部正是由于忽视作风问题,慢慢走上了违纪违法贪污腐化的道路。因此,整顿不良作风意义重大深远。要按照市委关于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的要求与部署,围绕机关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领导干部开始进行查摆,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路径,优化工作流程,压实领导责任。二是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是党员干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人理想信念模糊,甚至滑坡。理想信念的城池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问题,就需要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等,尤其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如果抓抓停停,或者寄希望于一次集中整顿就能解决,抓一阵松一阵,不仅解决不了作风问题,还可能适得其反,让群众失去对我们党的信心。所以,作风整顿既要抓住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构建长效机制。一是要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严明纪律规矩,明确整顿重点,特别是要着力解决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粗枝大叶、标准不高;效率低下、工作不落实;担当精神不足、不敢负责不敢碰硬;不讲规矩、纪律松弛等方面问题。一方面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狮子型”干部。大力支持和保护那些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对因敢抓敢管得罪人而影响得票的干部,组织上要主持公道,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要举办专题研讨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优化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专业化能力。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有学者提出作风建设难点在于存在一个“周期律”难题,即两条“抛物线”现象:活动经历开始发动、后来高潮、然后回落这样一条抛物线;还有一条抛物线是群众的心理,从希望、振奋到失望,过了这个活动,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作风建设的“周期律”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要制定整改台账,建章立制,完善相关制度。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制度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要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监督。

组织内部评估与民众参与评价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员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是要组织内部进行评估考核。作风建设要避免走过场、一阵风,必须有组织评议和考核为基本依据和导向。因此,一方面要把日常考核与作风考核相结合,要把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纳入日常考评体系当中。另一方面要制定可衡量可量化的公开评估指标体系,由相关部门统筹进行精准评定、量化打分、排出档次、公开结果。二是要广泛吸纳民众参与评价。干部作风是否转变、整顿是否取得成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共同评估。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开展民意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全面深入了解民众需求,听取民众对作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使作风建设更符合民意,更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向民众公开,建立向民众公开作风建设状况的制度,定期向民众通报,及时让其了解作风整改的内容、措施和时限,让人民群众看到他们关心的以及与其利益相关的问题是怎么改的、改到了什么程度;请民众测评,要探讨建立由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测评指标体系,由各窗口单位行政相对人为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情况打分,真正把民众意见作为评判和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对排名靠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机关干部要采取组织谈话等处理措施。作风整顿必须突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尤其是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唯有如此,作风整顿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见实效。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