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付费自习室,你会去吗?
——关于运城自习室经济的调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3-08

记者 陈永年

身边有人谈论自习室,如果你还以为他们是到学校上自习的学生的话,那你就真OUT了。

这里所讲的自习室,涉及商业、赢利、变现,可能也关乎情怀、不甘、理想,但却和学校、学生、教室没有任何关系。

在网络上,特别是美团上搜索自习室,分布在运城中心城区各个角落的自习室,数屏都显示不完,数量多得让人诧异。

自习室,会是一个正在发酵的新风口吗?连日来,记者走访数家自习室,也与数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访谈,近距离了解这个正处于爆发期的新业态。

静庐自习室内,学习氛围浓厚 本报记者 陈永年 摄

自习室是什么?

买“桌”热催生的新商机

自习室是民间的俗称,它的官方称谓——营业执照上的名字是“图书阅读室”。

在运城日报社数字中心西楼的3层,就有一家行知自习室。

进入一看,会发现称它为自习室非常贴切。每人一张小桌子,桌子的高低宽窄和学生上学所用的课桌差不多,不同的是大多数桌与桌之间有较宽的隔板遮挡,桌面上还有可以放书的小柜子。每个座位都配有插座、台灯,看书、学习或给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充电都很方便。

这家自习室的实用面积大约100平方米,近50张自习桌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自习室里有人在学习,但非常安静。自习室里还会提供零食、速溶咖啡、茶叶、热水,还配有打印机、电冰箱等,都是免费的。有想法的老板甚至还摆放了一个按摩椅,学习累了可以放松一会儿。

行知自习室去年8月投入运营,负责人陈秋霞说:“开自习室是女儿的主意,孩子爱学习,在家或在单位学习不太方便,我现在也没多少事情,看自习室发展挺好的,投资也不大,就开了一个,也算满足下孩子的愿望。”

和大部分自习室的经营者一样,陈秋霞也不是每天都在自习室,她购买了一个可以刷脸的门禁系统,消费者线上下单自助操作后,就可以自行前往了。

去年,是运城自习室数量的爆发期。记者在美团上搜索,发现上面显示的自习室很大一部分的营业执照注册日期都是去年。陈秋霞说,她开自习室的时候运城市区内大概只有不到20家,现在将近40家了。

记者又随机探访了数家自习室,桌子、布局大致相同,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赢利模式也全是预收费的会员制,价格水平根据地点不同略有差别,但差距不大。

目前,运城自习室主推的多是月卡和季卡,时间更短的次卡、周卡和更长的半年卡,消费者较少选择。月卡价格在320元—360元,季卡价格750元—900元。其中,又有专属座位与非专属座位的价格区别。专属座位即固定座位,每次去都可以坐到固定的位置,书或东西可以存放;而非专属座位由系统每次随机分配,位置不固定,也不能存放东西。两者月卡价格差距不到100元,季卡差距在200元左右。

至于各个自习室推出的次卡,多为引流性质的单次体验卡或单日探店卡,虽然只有9.9元,但只能购买一次。正常的次卡价格相对差距较大,最低的15元,最高的有25元。

计费方式上,绝大多数自习室是按天计费,不管待多长时间,一分钟也算一天。现在随着竞争的加剧,计费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行知自习室,就以小时来计费,1小时6元,2小时11元,3小时及以上一天之内计15元。通过计费方式的创新,来吸引工作压力较大时间又不太确定的上班族。

自习室,是新需求催生的新业态。

周春成刚刚大学毕业,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他的想法是先备考两年,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考研,都是他的目标。“在家没有学习氛围,在图书馆抢不下座位,咖啡馆又太吵。”他说,“我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张可以安安静静学习的桌子,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就行了。”

虽然消费者没有更多的要求,但他们下意识的用脚投票,却推动着自习室从业者考虑更多。

目前自习室虽然呈不规则分布状态,但大体都处于交通、饮食配套较完善的区域,基本上形成了南风广场、沃尔玛、体育馆、黄河世纪广场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区域。比如沃尔玛周围在美团上注册的至少有11家自习室,体育馆附近至少也有五六家。

这些自习室大部分位于商住楼、门面房或写字楼,也有少数隐藏在居民楼中。据说在去年疫情紧张的时候,小区出入管理收紧,一些位于其中的自习室无法运营,有的已经开始转手。

图为行知自习室一角 记者 陈永年 摄

自习室“过”得怎么样?

产品、模式单一,整体性焦虑

无论是体量还是开办时间,静庐自习室在运城都算是这个行当的领头羊了。1991年出生的负责人李萌欢,基本上经历了自习室在运城发展的全过程。

为了一张安静的书桌,李萌欢曾经付费成了一家书吧的会员,这个经历让他看到了人们对“桌”和“静”的需求。2017年,李萌欢在沃尔玛附近的一个小院租了一间房,摆了十几张条桌,配了椅子,方便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子考研学习,自己也看看书写写字。慢慢地,一些有同样需求的人慕名而来,竟然也很快实现了收支平衡。

一年后,李萌欢到西安考察,回来后把条桌换成了现在自习室通用的桌子。逐渐高涨的需求,又推动着他陆续在城区不同位置开了4家自习室,其中一个还可以提供食宿。如今,他正谋划着在北城再开一家。

不管是行业领头的静庐自习室,还是刚刚切入市场的行知自习室,当一件事情从情怀变成经营,从业者或多或少都会被焦虑所笼罩。

后来者焦虑的是流量,是决定着收益水平的上座率;不太发愁流量的先行者同样也在焦虑,焦虑如何在行业的“无人区”走出一条新路。

从李萌欢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进入自习室这个市场更多出于自身对学习的需求,纯粹的商业考量其实并不多。但经过几年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原来他最为看重的学习的初心和与同道中人沟通的乐趣离他越来越远。当自习室真正成为一门生意,越来越多入场者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自习室作为一种新业态,未来的前景谁也不确定,走在最前面的李萌欢,更没有谁可以作为借鉴。

开办自习室较低的门槛,也给包括李萌欢在内的所有从业者一种不安全感,理论上讲,他们的先发优势并不会天然形成较深的“护城河”,可以阻止有较大资本加持的后来者入场收割。其实,像自习室这样开设门槛较低、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很难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几乎天然就是资本最佳的围猎对象。如果说门外的“野蛮人”还没有发起进攻,可能的原因不是赢利模式还未明晰,就是利润水平不足以吸引他们。

李萌欢正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才更为焦虑不安。今年,他准备在运城市区内再增设三四家自习室,采用新的模式,最大限度压低成本,完成对整个市区的辐射和布局,最终实现市区消费者一卡通用,就近学习。

采访中,像李萌欢这样考虑未来的自习室经营者并不是太多,更多的从业者主要精力还都放在如何降低空座率上,眼下的生存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业内,自习室的转手早已不是新闻。

田径比赛中,最先起跑的不一定就是最先撞线的,自习室的竞争也是这样,不仅要拼对机会的把握,还要拼坚持到最后的耐心和技巧。

自习室将走向哪里?

扩面,联营,社区化

自习室市场源于人们对学习的需求,而内心对知识的焦虑渴望与通过应考改变现状的冲动是撑起学习需求的重要动机。现在就业竞争加剧,各用人单位的要求“水涨船高”,考研、考证成为保持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是341万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涉及160.7万余名考生,司法考试的报名人数是69万人。而在我市的一所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有报考公务员意向的竟然超过二分之一。

这一切,都决定了很多人在出了校门之后,依然需要一张课桌,而自习室,可以为他们在喧嚣的社会中提供一张还算安静的课桌。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超七成白领群体认可付费自习室,其中认可并愿意“买座”的白领人群占比为48%;43.2%的消费者去付费自习室的主要目的为寻求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其次分别为日常学习或工作和求职准备(考研、考证、考公),占比分别为40.0%和34.8%。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目前我国付费自习室日均价格集中分布在20元以上,相对来讲,运城自习室的价格并不算高,基本上办月卡日均10元多一点,办季卡平均下来一天都不到10元钱。但目前自习室的经营理念对次卡并不友好,日均价格次卡要比月卡或季卡贵得多。

现在运城的自习室,几乎都位于商圈附近或小区、学校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租赁场所并简单改造后,放置自习桌,然后通过预收费会员制的形式获得收益。自习室提供的服务最主要的就是安静的环境,当然还会辅以免费的饮品、零食、打印、文具等服务。条件好的自习室还会配备背书室,极个别的会提供住宿和餐饮。

自习室的经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房租,特别是位于繁华商圈或高档写字楼中的写字室,占比更大。总的来看,房屋改造及桌椅等一次性投资并不算高,人力成本也较低。大部分写字室都没有常驻的工作人员,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消费的形式实现自助消费。

从行业特点来看,自习室极讲辐射半径,极少有东城的消费者,会长途跋涉到西城找一家自习室。所以在未来,自习室的发展更可能的是主打便利性,通过绝对数量的增加提高覆盖面,缩短辐射半径,逐渐向租金更低但交通方便的居民小区商住楼延伸,实现社区化发展。

另外,目前的自习室收益模式非常单一,几乎全都采用预收费的会员制,这也决定了都是主推长期会员卡,相对于次卡所代表的散客,基本不是自习室的“主菜”。面对空座率压力,未来自习室可能会实现不同业态的跨界与联营。目前,运城已有书店、咖啡馆开办自习室的案例。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提高引流能力,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总体而言,自习室热的出现,至少证明着我们的学习习惯与求知意愿有了新的迭代,达到了新的水平。这种人民群众新时期的新需求,在创造一个新市场、催生一个新商机的同时,也希望能被城市的决策者所察觉和重视,通过设立更多的公立图书馆,或者在公益书店中增设自习座位的方式,满足人们学习的需求。当然,社会公共服务永远不可能实时满足层出不穷的新需求,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用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两种不同的方式去综合发力,让公众合情合理的需求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其中必然是包括学习需求的。

为自习室付费的人

买“座”买“静”还是买“圈”?

□陈永年

投资增速总体放缓的形势,并不影响一些细分市场的逆风飞扬。比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自习室经济,就在人们的不经意之间,悄然崛起,甚至有成为新风口的倾向。

以罗振宇为代表的知识变现实践在被人们诟病“贩卖焦虑”的同时,其实也完成了对大众知识付费以及终身学习的初步启蒙。如今,谁也无法断然分清这种求知的焦虑与整个社会弥漫的改变现状的冲动以及就业市场的整体学历贬值之间,谁是因,谁又是果。或者,他们本来就是一件事物、一个逻辑链条的表与里。

对于不涉及求职、考试或培训的大部分人来讲,当自习室以新业态的面目出现在面前时,自然不免惊异。但在圈内,这早已不是新闻。采访中,不止一个采访对象说:“你如果参加过考试或培训,就会知道自习室有多火了!”

在家学习容易分心,在工作单位吧又不方便,自习室的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桌”,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可以容得下自己的野心和努力的一张书桌。

对“桌”的物理层面需求,本质上是对“静”的环境需求。没有人会认为走进自习室的人,是因为他家中或办公室没有或放不下一张桌子。桌子常有,而能让人心静的桌子不常有。于是,“静”也就成为自习室供给的最核心产品。事实上,所有的自习室也都是围绕这一需求进行改造或布置的。比如几乎都铺设的地毯,比如刻意营造的稍暗的环境,比如从常理上看会让人压抑的布局,再比如因为担心发出声音影响别人而另设的背书室……

“静”是最核心的产品,但却不是最高级的产品。自习室通过“桌”与“静”所营造的学习环境,实质上还提供了群体筛选、认知和归属的功能。能走进自习室的,宽泛上讲“三观”必然接近,诸如有上进心、对现状不甘、喜欢学习等特质也必然类似。原本的他们都分散、淹没在社会大众中,但通过自习室这一特定场景,“同一尺码的人”实现了聚集,组成了“圈”,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把属性鲜明的特定群体,从庞大的消费人群中分离,是每一个商业经营者的梦想。只有实现了有效分离,目标群体的特点就越明确,针对其特点的分析就越精准,为其提供服务的水平也会越高。对需求极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满足,本就是最佳的供求联动,更别说还有利于针对特定群体实现服务质量与定价策略的高效互动了。

从运城自习室行业的发展来看,一些在业内发展较好、赢利水平较高的自习室,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座”“静”到“圈”的跨越。他们产品的供给超越了物理意义上的桌子和氛围意义上的环境,而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重视对“圈”这种社会亚群的有意识经营。从实践来看,这种“圈”的经营,在降低空座率实现经营赢利与品牌推广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目前,“补短板”依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个要求放到自习室行业也颇为贴切。从供求关系上看,所有的“短板”都意味着供给的空白,都是一个新的满足需求的商机。要把握这个新商机,不仅需要对是不是“短板”进行精准判断,还需要就如何补“短板”实施同样精准的策略。

近两年整体上投资增速在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需求在减弱。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在更好地满足人们新需求的同时,新的投资领域不断再生,新的投资机遇层出不穷,只要能够精准补“短板”,投资就会实现最大价值,商机自会风光无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