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我市按下绿化“加速键”打造山西“小江南”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3-08

记者 朱姝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到植树造林时。

2月19日,按照芮城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芮城县公安局组织200余名民(辅)警,来到古魏镇新村荒坡地植树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初春的古魏大地再添新绿。

植树造林工作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展开 (资料图片)

同样,2月中下旬,临猗县四大班子领导来到小风线东张段绿化点,与该县机关干部职工、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此次共栽植国槐、雪松等700余棵,以此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植树造林,人人有责。市委书记丁小强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全市迅速掀起植树造林、国土绿化高潮,持之以恒增加河东大地的含绿量,让运城绿起来、美起来。要做好统筹结合文章,把国土绿化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统筹起来,一体规划、一体推进。要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相结合,提高树种档次和品位,让运城四季常绿。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种、养、管、防”工作,不断提高所植树木的成活率,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把运城打造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小江南”。

与时间赛跑

为确保2021年国土绿化工作顺利开局,春节过后一上班,2月19日,运城市四大班子领导就率先带头在盐湖区“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示范引领拉开了全市2021年度国土绿化工作帷幕,以此号召全市上下要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合力,将造林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统筹绿化、彩化、财化,调整树种结构,完善“造”“管”机制,使运城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同日,各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也参加了各地的义务植树活动。目前,全市植树造林工作已全面铺开,吹响了全市“十四五”时期国土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冲锋号,打响了全省2021年春季植树造林第一枪。

“因为相比全省其他各市,我市入春早,入夏快,植树谋划也需要尽早。”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科科长王国鹏告诉记者。

尤其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植树造林工作在我市更加如火如荼地展开。

据王国鹏介绍,今年年前,在省级任务下达之前,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就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印发《运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1年行动方案》,提前将2021年度16.7万亩“创森”任务下达各县(市、区),并对地块落实、苗木准备等情况进行了安排。同时,对通道绿化、乡村绿化、森林质量提升及经济林提质增效等任务进行了明确,确保了各项造林工程如期开工,顺利推进。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安排,围绕沿黄一号旅游公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沿黄8县(市)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重点项目12个;围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重点项目5个,并制定了汾河沿岸绿化标准。

与空间争夺

“从高速公路口下来,满眼绿色,跟过去确实改观很大。”市民张先生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对运城高速东口、运城高速西口、运城高速南口、运城高速北口和运城高速机场口等重要节点实施了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形成了花草组合有序、乔灌层次分明、功能与景观融合的景观效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环境。

高速公路盐湖区解杨路通道绿化工程绿化里程14公里,道路沿线乔灌木相结合,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道路绿化网络,起到划分空间和纵向视觉空间的延伸感,让道路春意盎然,更富生机。

稷山县汾河沿岸荒山绿化工程绵延20余公里,共造林绿化1.28万亩,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亮丽风景线。河津市投资2000余万元在沿黄一号旅游公路两侧栽植国槐、旱柳、白蜡、金叶复叶槭、红叶李、樱花等苗木共3000余亩,形成黄河沿线的一道美丽风景。闻喜县在稷王山麓及峨嵋岭丘陵沟壑区种植优质高效良种杜仲。目前,闻喜已完成2.5万亩新型优质杜仲栽植面积和2000亩杜仲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任务。

在这个春天,我市牢固树立大绿化、大生态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步发力,在全市打响持续增绿战役。通过统筹做好城乡绿化、门户绿化、通道绿化、黄河汾河沿岸绿化、荒沟荒滩绿化,不断拓展绿色空间,持续增加绿量,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和市情实际的绿化之路。

与惯性较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务实笃行、撸袖实干,特殊时期采取特殊办法,在造林督查机制上求突破、求创新,推动了全市国土绿化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工作中,周报制、通报制、督促检查制相结合,视频调度、现场督查、交流观摩多种方式抓进度,有效促进了春季造林任务的落实。造林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出13个督查小组,出动40余人次,对各县造林进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2020年4月12日,我市召开全市春季国土绿化现场推进会,观摩了盐湖区、万荣县、稷山县的11个造林绿化项目,激发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再次掀起全市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高潮。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标准,我市实行市局领导包县抓总,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20余名具有林业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成立6个督导小组包项目抓点的工作机制,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问题,对国土绿化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做到督导服务与本职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实行每周一汇报、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确保造林工程快干提速保质量。

督导工作之外,我市认真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标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宣传发动,持续推动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既定生产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再掀大规模国土绿化热潮,结合全市2020年“创森”任务完成情况及全市陌南会议国土绿化综合排名,经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对第一名盐湖区奖励300万元,对第二梯队的万荣县和稷山县各奖励200万元……此次共发放1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大大激励森林城市创建和国土绿化工作的长效有序推进。

新思路不仅体现在督查方法上,更体现在生态理念的转变上。

国土绿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好生态就是生产力。

丁小强曾指出,开展国土绿化,改善的是生态,美化的是环境,优化的是品质。只有大规模植树造林,让绿色上山、进城、入村,才能增加绿色资源,真正让河东人民看得见绿色、摸得着绿色、感受到绿色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为大运城建设提名气、聚人气、招财气,才能为我市转型发展蹚出新路赋能加力。

前不久,记者在闻喜县有机旱作农业(杜仲)示范区的九九慢城公司采访时,恰逢县、镇干部现场办公,与冰池村干部、公司负责人“多方会谈”,协调土地流转等事宜。在公司新建的大型蓄水池旁放眼瞭望,目之所及,漫山遍野都是新栽的杜仲苗。

“自2018年3月开工建设,流转土地3万亩,平整土地2.5万亩,栽植新型良种杜仲1.2万亩,约36万余株,覆盖300余座磨盘岭,到位资金1亿多元。”九九慢城公司杜仲产业(闻喜)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文感慨地说。

如今站在闻喜的磨盘岭上,漫山遍野的杜仲小苗正在等待发芽。

产业化绿化,选准项目和企业是关键。杜仲浑身是宝,除了药用价值,其杜仲胶作为特殊轮胎用材和耐热材料添加剂,是国家战略性的工业原材料;杜仲产业介于工农业之间的产业,是生态、经济效益有机融合的黄金产业。早在2017年,闻喜县人民政府一班人就经过多方考察,把湖南九九慢城公司杜仲产业作为磨盘岭绿化招商引资的重点,举全县之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落地创造条件。从项目前期筹备伊始,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就进行政策指导,帮助制定前期规划、办理相关手续,交通运输、农发、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倾力协调。

“我们的杜仲种植项目,不仅美化了生态,更为周边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每年杜仲栽种采摘季,都将带动周边200人左右的就业,每人每月收入可达2000元至3000元。”谢文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