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万荣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
让雕塑艺术走进黄河岸畔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贾蓉娜时间:2021-03-01

又是一年春来到。辛丑牛年春节期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在走亲访友之余,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城市,把春节放松的脚步迈向田野乡村。

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黄河岸边,海内祠庙之冠——后土祠之北,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农耕文化博览馆农耕文明主题园)吸引了诸多外地游客的目光。特殊的地理位置、令人无限遐想的雕塑作品、自然清新的湿地空气、健康奔跑在山野中的畅快淋漓,使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一时间成为周边最火的“网红打卡基地”。

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

据了解,农耕文化博览馆农耕文明主题园位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东侧寨子沟,占地300余亩,以农耕文明的肇始萌发、蓬勃发展和前景展望为线索,分万物萌生(农耕文明之肇始)、万象争荣(农耕景象之繁荣)、万民欢庆(农耕文化之丰富)、万事繁荣(农耕未来之憧憬)四大板块,布展大禹治水、教民稼穑、二十四节气等23组雕塑,生动讲述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展史,承载了万荣人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传达了万荣人以文化滋养生活的美好愿望。

漫步在农耕文化博览馆农耕文明主题园中,我们能遇见不同材质、体量、风格、趣味的雕塑作品,既有以具象形态传达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类型,也有以装饰、风格化的形式描绘农耕文明场景和生活乐趣的类型,还有以抽象化、装置化的方式提炼传统文化精神、传递伦理价值观的类型。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恣意流淌在黄河母亲的臂弯,给人视觉与心灵带来双重震撼……

每一座雕塑都代表着一段历史。人们驻足于雕塑前仰望,孩童们围绕着雕塑进行探究,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在历史中徜徉……

雕塑作品《谷地地理计划》主要是对万荣地形地貌,进行了抽象概括和艺术呈现,以太空视角,俯瞰万荣大地,高低起伏的不锈钢网,就像一个站立的沙盘,呈现不同的光影变化。

雕塑作品《风调雨顺的季节天高云淡》灵感来自于农事劳动中用到的谷仓、当地妇女的手工织布机和李家大院建筑中的花墙等等,其镂空、编织的手法可以说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令作品在朴素大气中流露出柔美精致的女性气质,适度的遮蔽令周围的风景变得欲诉还休,多了一份朦胧的景致。

沿途徐徐绽放的迎春花昭示新年新希望,柳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春风拂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传出的嬉闹声、赞叹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作品《新景—二十四节气》

在石雕作品《二十四节气》的四周,聚集了很多游客,孩子们穿梭在这一组作品之间,兴致勃勃地猜测着哪个代表着春分,哪个代表着芒种,引来笑声一片。在这组作品中,作者对每一个节气都有细致的传达。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最为重要的节点,因此,这四件在形态上最高。春分意喻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挺拔昂扬;秋分则意味着收获,阳光正好,饱满充实;夏至令人感觉燥热,锋芒毕露,以三角来表达;冬至则冰雪覆盖,孔洞的八角形暗喻雪花的形态。而与不锈钢材质有所结合的五件节气雕塑,加入了让普通观众一眼明了的元素来展现,如惊蛰,农事活动开始之时,将犁这一农具结合在形态里面;清明插柳条;霜降与寒露,正是秋收碾麦子之时,引用了碾子的形态……这些融合远古打制石器和现代几何抽象样式的作品,呈现了艺术家对于节气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对于形的处理,则延续了其之前创作上的抽象形式探索,简洁而富有象征意味,它们记录着、诉说着农耕文明亘古以来的生产劳作方式,耐人品读。旷野清凉的风,天空莫测的云,如是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更迭中,见证着人间的悠悠岁月。

春节期间博览园现场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一个节日,如果把亲情团圆与亲近自然、走近历史连接在一起,就会赋予春节更为厚重的意义。

据悉,农耕文化博览馆农耕文明主题园所有雕塑作品由万荣县与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共同发起、全球征集,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539名艺术家的1467件雕塑作品方案中遴选而定。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迄今创下三个“第一”:国内第一个让雕塑艺术走进黄河岸畔的博览园;第一个汇集全球顶尖艺术家至乡村布展的雕塑博览园;第一个在乡村搭建全球雕塑艺术创作研讨平台的博览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