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苏黎原时间:2019-08-21
万荣县税务局干部在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后重温入党誓词 资料图片
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明代大儒薛瑄的思想熠熠生辉。为传承弘扬他的思想,其十九代孙薛吉生,搜集整理了大量薛瑄的思想和故事。在此基础上,万荣县纪委监委在薛瑄故里里望乡平原村打造了县廉政文化基地,并正在进一步凝练细化薛瑄思想内涵,以期教育引导更多的党员干部如薛瑄般做一个清正廉洁的“铁汉公”。
儒——理想信念的导师
薛瑄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万荣)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提学佥事、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礼部左侍郎、入阁预机务(宰相之职)。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薛瑄学宗程朱,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思想界的巨擘。
用现代眼光看,薛瑄思想的精华是首倡“实学”思想,即实事求是,主张凡事“践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学家。他告诉人们:“见得理明,须一一践履过,则事与理相安,而皆有着落之处,若见理虽明,而不一一践履过,则理与事不相资,终无可依据之地。”(《复李原德书》)意思是认识了事物之理,必须一一实践实行,才可谓说认识,如果理论和实践不结合,终究不能说明理。薛瑄一生竭力倡导“实学”,躬行实践,所以人们称薛瑄的学说为“笃实践履之学”,他本人被誉为“实践之儒”。
薛瑄的“实学”思想,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现在也是先进的。明代中国大儒求的是儒家思想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从而发展了儒家思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同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真正弄明白,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晚清衰败、民族危亡时,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救中国而不是别的政党。就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道路,从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不会像当前香港一些“废青”一样,被西方别有用心的政客蛊惑后闹腾得不得了,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无理想信念,如行尸走肉;理想信念错了,如南辕北辙;而坚持僵化不变的思想,如刻舟求剑。都不是求实。
薛瑄故里平原村有一座碑,上书“真儒里”。
清代纪晓岚一句话评价薛瑄:“明代淳儒,瑄为第一”。
廉——以身作则的清官
薛瑄长期担任监察御史,也就是现在的纪检监察干部,被誉为“铁汉公”。
薛瑄说:“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人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
话说得好听,他自己怎么做的?
宣德三年(1428)薛瑄接旨入朝,被任命为广东道监察御史,监沅州银场。那里是朝廷生产银子铸造货币的地方,多少官员都把这一职务视为“肥差”,其职权: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可弹劾纠察地方官员。真可谓:位高权重,职宽责严。薛瑄自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欣以“自渐居崇处,未睹斯民康”自省自警。一到任便在州府门前挂出了警示牌:有雪松还劲,无鱼水自清,沅州银似海,岂敢忘清贫!在沅州三年间,他走访民情,整治贪官污吏,废除了许多积久的弊政,极力上奏,为民减赋,深受沅州人民的拥戴。
薛瑄任满,将要返朝。州府内的一些正直官员和银场的职员们,为了表达对薛瑄的敬重和感恩,悄悄地把他坐骑上的铁马蹬换成了明晃晃的银马蹬。薛瑄发现后,便让随从摘下用布包起来,执意要把旧的换回来。随从到府上只见那对铁马蹬被装在贵重的盒子里,摆置在府衙廊下留作纪念,教育警示地方官员,好说歹说,就是不换。可是按照薛瑄吩咐,一定要换回来。于是大家当面打开那个布包一看,银蹬中夹着一张纸条,上写:为官清如湘江淡,报国心似烈日浓,莫言白笔南征久,赢得归囊一物空。许多官员顿时醒悟,薛瑄留下的这首诗,就是在沅州最好的纪念。马蹬这才换了回去。
薛瑄廉洁从政的故事很多,说之不尽。这里再说一件事,他为何被誉为“铁汉公”。正统六年(1441)薛瑄从山东回朝,升任大理寺少卿。在大理寺任上,薛瑄用了很短时间便复查平反了锦衣卫大案10余起,皇帝曾赐纱、赐扇。他规天矩地、执法明允,决不放过一宗冤假错案。其中有一案是,当时权臣王振的侄儿王山,凭借在锦衣卫的权势,与某病死官员的小妾私通,其妻不允,王山便诬告其妻害死本夫,下狱处死。薛瑄察其蒙冤,曾多次调查实情,力为平冤,因此触怒王振,诬瑄是古非今,受贿枉法,遂下大狱,处以死刑。薛瑄在狱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神情自若,手捧《周易》还在专心致志地诵读。通政使李锡见他临危不惧,由衷地赞叹:“真铁汉也!”
可以说,薛瑄既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廉官,给当代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政典范;也是一位敢于同不正之风斗争的清官,为当代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了工作典范。
薛瑄作为封建社会士大夫,尚且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那么,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严修身,严律己,严用权,做人实,谋事实,创业实,在做到“被廉”“他廉”的同时,努力突破自我做到“自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定会兴旺发达。
今天,基地新一轮打造工程已经开始,一座规模更大、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教育引导作用更强的新基地正在酝酿中。
教——言传身教的典范
薛瑄学富五车,在从政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传之子孙和学生,教化更多的人明理笃学。
言传——“非善人莫交,非义财莫需”“言多必招戾,恶积终殒躯”“达即思致泽,乐即思贤儒”“小子敬所植,永久期无逾”……在薛瑄故里,有一副薛瑄教子的像,背后的墙上刻着他的五言古诗《示儿》,对为人处世多有警示。
薛瑄还有篇《诫子书》,约700余字,开篇就明确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何为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是也”。进而阐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应该遵守的社会伦理,强调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身虽有人之形,行实禽兽之行”。教育子弟们不要做这样的人,向上愧对天地造化,使天地羞辱,向下使父母因生你而感蒙耻,这样的人怎么能安身立世?他以十分恳切的语气郑重叮嘱:“汝曹勉之!敬之!竭其心力,以全伦理,乃吾之至望也。”谆谆告诫子弟们一举一动都要克欲自律、性通天理,做一个正直的人。其情至切,其望至诚,实乃家训之珍!
身教——薛瑄忠厚传家,庭训严格。他任监察御史后,负责监察国家最大的造币基地——湖广银场,却租房居住。孩子大了,需要在京城买房子,薛瑄只好买了两间小房子,连个窗户也没有,阴暗潮湿,不能读书写字。怎么办呢?那就自己动手吧,这肯定不会有下属帮忙的。薛瑄只好令儿子薛淳在墙上凿出一个圆洞,然后找了一辆废弃破烂的小木车,卸下车轮,安装在凿开的洞上,再糊上麻纸,这样才有了窗户。身为薛瑄的子女,这种教育无疑是非常深刻的。
明正统初年(1436年)至正统六年(1441年),薛瑄被授为山东提学佥事,在山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薛瑄在故乡办学时,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四方学子前来求学,络绎不绝。这些学生来自陕西、山西、湖北、山东、南京、广西等地,河津县的旅馆都住不下了。薛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理学思想,从日常生活、洒扫应对,到经书的微言大义,要求学生“以立其本,以求其道”。薛瑄倡导“躬行之实”,知行合一,注重言行,笃实践履。薛瑄在河东一带的讲学活动,创立了河东学派,开明代讲学之盛,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
从祀孔庙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愿望。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九月二十九日,经过朝廷审议,皇帝下诏,薛瑄进入孔庙从祀,是明代从祀孔庙第一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中,在孔庙享受祭祀的共有172位)。薛瑄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遍及祖国各地,其中有15个弟子成为理学家、教育家,进入明史,并被录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其中有两个弟子李贤和刘健官至礼部尚书;还有一个弟子吕楠复兴了关中学派,也进入孔庙从祀。
数百年来,薛瑄的后人一代又一代地践行和传承着其忠孝思想和清廉作风,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居于高位的党员干部,当学薛瑄,留下好家风,为后人树立榜样,千万不要丧失理想信念、毁了自己遗祸子孙。
而在平原村,在整齐的巷道里,每走几十步,都会看到墙壁上安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村民自编的打油诗,时事政治,科技种田,法律法规,思想教育,生活感悟……内容多样,风格清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不仅成为村民茶余饭后闲谝的话题,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这正是薛瑄精神为家乡留下的文化瑰宝。
这几年,万荣县也以平原村为模板,在各乡镇积极建设廉政文化。其中,王显乡王正村建设了廉政小广场、小游园和村史乡贤馆,村风逐年向好;贾村乡五福村结合“古货”产业,正在建设廉政文化街、廉政文化公园和广场、廉政文化大讲堂、集成廉政文化元素的五福古货交易市场。两个村的廉政文化都有模有样了。
希望薛瑄精神发掘更深、传播更广,正党风,严党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