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代实践

来源:发布者:曹中义时间:2019-07-19


永济双语学校坐落在永济市中山东街,原山西农药厂的厂区内。这是一所立德育人,浸润着传统文化魅力的学校。

以德为基,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该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具体要求是思想上给孩子以道德,生活上给孩子以快乐,身体上给孩子以健康,学习上给孩子以方法。

该校的文化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德孝。学校将德孝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连续七年印制德孝文化年历画:2013《二十四孝》、2014《弟子规》、2015《三字经》、2016《声律启蒙》、2017《千字文》、2018《百家姓》、2019《诗咏永济》。其中,《诗咏永济》挂历,将永济12个景点配以12首古诗,让学生熟知永济景点,背会永济诗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热爱故里的家国情怀。校本教材《诗雨润苗红》,选编了300首古诗词,让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到六年级毕业,能够积累300首古诗词。

为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认知德孝,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机制。一是读经教育。该校每天一节阅读课组织学生观看《弟子规》视频,每天课间操10分钟,集中诵读《弟子规》。目前全校80%的学生和50%的老师都能背诵《弟子规》。二是孝道教育。该校开展了“孝心教育”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孝道教育”主题征文比赛、“感恩行动一件事”教育实践、“孝敬父母从小做起”演讲比赛等活动。三是多元化评价。该校不唯成绩定终身,而是从“礼仪”“守纪”“学习”“诵读”“卫生”“孝敬”“节俭”“环保”“合作”“特长”十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用“十星学生”来体现评价结果。

红色引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德孝。每年清明节,该校组织学生去永济英烈园、平壕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烈士扫墓,让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继而懂得珍惜,并为之努力学习、奋斗、拼搏。

以行促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校把家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天早上一位校领导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教职工上班、学生上学、家长送孩子,送上礼貌温馨的问候。课前两分钟,老师端身正仪站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为上好每节课奠定了基础。领导、教师带头,增进了教职工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为学生树立了“身正为范”的榜样。

每次放假,学校都要发放家校联谊卡,让学生完成上面的孝道作业。按照要求,学生见到长辈要鞠躬问好,吃饭时要先给长辈端饭,晚上要为老人洗脚、捶背;要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返校时要向长辈行礼再见。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孝道作业进行检查总结评比,实现了学校和家长的良性互动。

学校每个月会为学生举行集体生日活动,免费提供生日蛋糕、鸡蛋,蛋糕集体分享,鸡蛋每人两个。集体生日晚会上,全班学生会为过生日的同学唱《生日快乐歌》,过生日的同学会当场给父母打电话,感恩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和辛苦劳动,送上祝福,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该校每顿饭前要恭诵餐前《感恩词》,对学生节约粮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餐厅开展光盘行动,不得有剩菜剩饭,以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吃饭不准高声喧哗,要添饭举手报告,生活老师会为其添加。每天晚自习后,学生会用10分钟回忆自己一天来的对与错,并记录下来,“一日一省吾身”。

学校每年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给老人剪指甲、洗脚,并为老人送上文艺节目。这一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为别人服务的价值和快乐,成功地培育了孩子的爱老之心、敬老之情,让孝亲孝老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

知行合一,让孩子拥有一片蓝天

永济双语学校一直提倡愉快教育,让学生享受生活的愉悦和学习的快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读经教育,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热潮。学校每年开展古诗文竞赛活动,每学期开展学习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以及“每周一首诗”“每周一名人”“每周一问题”“每周一模范”活动。传统经典文化的浸润,使学生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五育并举,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学校坚持上好早操、午操,还组织体育队,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尤其是组织学生野外旅行研学,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学生心里播下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种子。

在学校的15个兴趣班中,智育的有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一、二年级汉语拼音、英语、口算、数学、写作;美育的有书法、美术、舞蹈、电子琴、葫芦丝、播音主持。

五育中劳动课是最难体现的。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内大扫除,在校外参加春季植树种花,还把家务劳动当做家庭作业,用“联系卡”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该校学生把劳动课变成了自觉行为,掌握了技能,达到了独立,体会到快乐,学会了感恩,多数成为“孝心少年”,涌现出了一批尊老敬老的典范。

全面育人施妙手,满园桃李沐春风。永济市双语学校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形成了特有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