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文化交响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4

河东成语典故园“鸡鸣一声听三省”雕塑


记者 薛丽娟 文图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相约好运城 唱响晋陕豫”群众戏曲惠民交流周热闹非凡。黄河岸畔,蒲剧、秦腔、豫剧轮番登场,如并蒂繁花绚烂绽放,加深了晋陕豫三地百姓之间的情谊。戏韵悠悠间,不禁让人想起三省间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鸡鸣一声听三省”。

“鸡鸣一声听三省”,这一典故虽未见直接的文字记载,却可追溯至《孟子·尽心上》中的经典论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其意为,天刚亮鸡叫就起床,勤勉做善事的人,如舜般贤德;一起床就追逐私利的人,则似盗跖。孟子借此对比,强调“善”与“利”两种价值取向的差异。

关于“鸡鸣一声听三省”的传说,与永济五老峰的五老星宿息息相关。五老星宿属二十八宿之昴宿,昴宿对应太阳,日中有乌鸡,因而有“昴日鸡”之称,民间俗称“天鸡”。每当阳气萌动,天鸡便会振翅啼鸣,引得天下群鸡和鸣,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神奇的是,这一声鸡鸣,能跨越山川河岳,让秦、晋、豫三省皆可听闻。据说当年,孟尝君被困函谷关时,正是依靠鸡鸣狗盗之徒,在天鸡尚未鸣之际,设法骗开函谷关的大门,才得以脱身逃归。这一历史故事,更为“鸡鸣一声听三省”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在永济虞乡——这片孕育虞舜的土地上,“鸡鸣”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说,五老在此传授《河图》《洛书》,教导虞舜。舜鸡鸣而起,一心为善,行孝崇德,凭借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终得尧禅让,贵为天子。这不仅是个人奋斗成功的典范,更体现了“善”的强大力量和影响。正如孟子所言,鸡鸣时分,是人们在善与利之间抉择的微妙时刻。舜选择为善,走向光明大道;反之,倘若一心逐利,则易陷入歧途。

从地域文化来看,这一声特殊的鸡鸣,让秦、晋、豫三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三省百姓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节律,践行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在生活习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上多有相近。这一声鸡鸣,是三省百姓共有的生物钟,也是文化交融的象征。它见证了三省人民在漫长岁月里,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书写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篇章。

此前记者采访过平陆太阳渡与金鸡堡,其存在更为这份“鸡鸣”文化添了实证。金鸡堡所在的高台,地势极高且视野开阔,如龙头凸出在黄河岸边。尤其明月高悬的夜晚,远远望去,那高台似一只浑身散发着金色光芒、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在河边伸长脖子高歌,充满了意趣。此景不仅吸引着当地的居民,就连附近树林里的鸟儿也被吸引而来,使得平台上常常百鸟翔集,“金鸡堡”之名也由此而来。商贾游人行至此,常于明月之夜登上堡子歌舞赏月,久而久之,形成了著名的平陆古八景之一——“金鸡夜月”。相传,这一景观已有近三千年历史,是平陆史志中记载最长、最翔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虽原古迹仅留台基,但今人仍在台基上修建了金鸡雕塑,足见其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鸡鸣一声听三省”在这里有了更具象的呈现。它不再只是星宿传说与文化寓意的象征,更与当地独特的地理、人文紧密相连。如今,站在金鸡堡的高台之上,望着滔滔黄河水,或许仍能在风声中,听到那跨越千年的鸡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沉回响。

在当今时代,“鸡鸣一声听三省” 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背景如何,都应如舜一般,闻鸡鸣而奋起,勤奋学习,向善而行,用努力改变命运。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我们更应坚守内心的善念,不被利益蒙蔽双眼。

这一声跨越千年的鸡鸣,还启示我们尊重自然节律,顺应天时,于快节奏生活中寻得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平衡。从古老神秘的传说,到如今热闹的戏曲盛会,其中蕴含的劝人向善、弘扬美德的内核始终未变。它不仅牢筑了三省间的文化纽带,更让我们得以窥探历史、文化与智慧交织的迷人盛景。这悠扬的文化之歌,回荡不绝,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梦想奋勇前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