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视觉>

盐湖:文旅深融绘新景 且以诗意共远方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22

主动承接“跟着悟空游山西”“全国小众旅游城市”等流量,打好“关公”“盐湖”两张王牌,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人气飙升,千年盐湖变身“城市花园”;运城大盘鸡、鱼加面、北相胡卜、“006号灯杆”等热度持续攀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关王庙、太平兴国寺塔列入全国文物普查经典教学材料;“自然、人文、美食”成为盐湖区的鲜明标签……

去年以来,盐湖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方针,以“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聚焦“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全域旅游品质,聚焦解决好“人气、特色、高端”三大问题,持续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厚重盐湖出圈出彩。

优化顶层设计 擘画文旅新蓝图

盐湖区厚植历史底蕴,坐拥关公忠义文化、舜帝德孝文化、河东池盐文化三大文化名片,辖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存富集璀璨。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盐湖区的答案是: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谋定而后动。近年来,盐湖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系统谋划,编制实施了《全域旅游规划》《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行动方案》等,一体推进“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

盐湖区精准定位,因地施策,全力提质效出新彩,加快文商旅融合聚势突破。协同推进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运城盐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擦亮“关公”“盐湖”金字招牌,倾力打造“关公”“盐湖”双龙头景区。

与此同时,加快打造“南北呼应、业态互补”的旅游格局,实施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引入牵引性文旅项目,点燃城市北部人气和活力;推进乐学天地、运城盐湖·活力山谷建设运营,引领沉浸式、体验式旅游新风尚;在解州谋划建设集文创、文娱、美食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推广“四菜一汤一饼”地标美食;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强化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文博、文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旅行社、线上旅游平台,推出更具创新活力的春游、夏养、秋行、冬享四季旅游产品,用“服务温度”延长“旅游热度”。

文旅产业已成为盐湖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盐湖区文旅交出亮眼成绩单:各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4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旅游收入13760.71万元,同比增长24.4%。

依托资源禀赋 拓展文旅新空间

作为盐湖文旅的“金字招牌”,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在大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游戏热”“古建热”的三重加持下,假期人气爆棚;运城盐湖景区凭借“飞天火壶”“打铁花”等非遗夜游项目火爆出圈;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通过文物展陈、实景演艺《宋韵·南风歌》,将千年盐业史娓娓道来;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区连续举办14届舜帝德孝文化节,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链接……

盐湖区厚之于史、胜诸人文。这里人文荟萃,是三国名将关羽、都江堰之父李冰、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等名人的故里;文物富集,包括11处“国保”单位在内的重点文保单位有150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3个……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综合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盐湖区以“文化+”为核心,推动文旅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文物活化利用。在文物保护上久久为功,既重本来又重未来。先后举办了文物主题展、文物文创设计大赛,推动馆藏文物活化利用;优化博物馆开放服务,开展“盐湖之光”文物巡展,深化文物交流合作;根据游客需求,适时开放盐商周氏大院、耿家祠堂、中山中学校址等文保单位和太平兴国寺塔、泛舟禅师塔、寨里关帝庙献殿和郭村泰山庙大殿等国保单位;将中山中学校址改造为区文化馆书法绘画免费培训基地;发布“盐湖古建游”线路,推动文旅、文博、文创联动发展,用古建文化、文物记忆焕活文旅新体验。

创新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免费送戏下乡和河东说唱道情濒危剧种演出,举办纪念关公诞辰、池盐文化旅游周、“我们的节日·重阳”舜帝德孝文化节等特色主题活动,以文旅活动引人气、聚商气,不断提升影响力。

培育文艺精品力作。以“关公忠义文化”“河东池盐文化”和“舜帝德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打磨《盐湖典藏》《印象·盐湖》系列丛书,集中展示盐湖的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策划河东说唱道情《哑姑泉》、表演唱《七彩盐湖》等文艺作品,推动文艺精品进景区、进节会、进商圈、进街区、进市场,鲜活解读盐湖文化,精心讲好盐湖故事,推动文艺能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融合创新“文旅+” 激发消费新潜力

文旅融合,少不了文旅公共服务的加持。盐湖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流量”变“留量”。

近年来,盐湖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多业态被深度唤醒、激活:打造以解州羊肉泡、北相胡卜、百年老梨汤、福同惠糕点等30余种盐湖特色美食为代表的旅游饮食品牌;东湖农贸市场凭借“烟火气”登上抖音热门榜单;丰富住宿类型,打造了“乡遇·刘范”“条山驿”“黄河人家”等特色品牌,将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累计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00余座,3A级以上景区的3A级旅游厕所达40%;高标准建成解杨路、虞坂路等专用旅游线路,将九龙山、古盐道、岚山根·运城印象等39处文旅资源有序链接,“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网络体系成效初显。

于保护中深挖历史和生态发展潜能,精心培育新业态是促进文旅经济增长、提升产业效能的重要引擎。盐湖区以厚重的文旅资源为基础,以“旅游+”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丰富文旅新业态新体验,旅游大环境提档升级,在全区形成全域全季全时的旅游“全景模式”。

策划“旅游+研学”。深挖关公忠义文化,精心打磨“古建筑知识、关帝楹联牌匾、关公礼仪文化、关公前世今生封号、关公成语故事演化、关公忠义文化释解”六大类文化类课程,持续完善“初出茅庐、单刀赴会、过关斩将”等趣味类课程,依托旅行社和景区,把关公忠义学堂推向市场、办出品质。去年,盐湖区策划了七大研学板块41节研学课程,中条旅游廊道研学旅行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

融合“文旅+街市”。加快岚山根·运城印象、忠义街等特色街市的业态融合,丰富场景要素体验,完善夜游、夜购、夜娱等“夜”态谱系,培育文商旅消费热点。打造了柏口窑休闲文化街区,周边发展了“山上见”网红餐厅、“乐奇小镇”游乐场、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开工了奥莱游乐城、盐湖欢乐世界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去年国庆期间,在柏口窑休闲文化街打卡人数超3万余人次,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

深化“文旅+康养”。运城盐湖景区爆改成功,开园营业,开发出盐湖“五绝”,持续擦亮山西省文旅康养集聚区的金字招牌。

拓展“文旅+活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优化编排了《宋韵·南风歌》,举办了“草坪音乐节”;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区开展“镜湖幻影·梦幻演艺秀”;岚山根·运城印象举办了2024消夏文化旅游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各景区打造出了差异化的旅游爆点。

构建宣传矩阵 唱响文旅好声音

去年以来,盐湖文旅紧抓“好运之城·多彩盐湖”各项活动以及春季赏花旅游线路、哪吒、AI变装、董宇辉等热点话题,在抖音和视频号平台大量制作发布短视频,点赞转发量超1.6万,进一步增强了盐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联合运城购物中心在今年元宵节期间开展“盐湖文旅500问”问答活动,为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贡献盐湖力量……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当代社会,文旅宣传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盐湖区全面加强全区旅游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新旧媒体齐发力,节庆、常态“两手抓”,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让“诗与远方”触达更多游客,逐步形成多方联动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

新旧媒体相结合。在各级媒体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进行目的地营销;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抖音、微电影等多种平台和手段进行创新性营销。

节庆和常态相结合。以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节会营销活动;各景区还依托民俗文化,举办消夏惠民、民俗展演、年货节等常态化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该区知名度和游客吸附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精准推介,细分客源市场,与山东曲阜缔结友好城市,先后在福建、深圳、上海等地,精准推介盐湖文旅;加强与知名媒体合作,邀请旅行社、网红达人等开展采风踩线活动,统筹整合文旅、景区、网红自媒体等宣传力量,统一策划文旅话题,引导网民互动参与,持续提升文旅热度;全力巩固拓展晋、陕、豫一级客源市场,举办宣传推介活动,为盐湖文旅发展增人气、添动力,叫响“关公故里·多彩盐湖”盐湖文旅品牌。

从千年盐池到巍峨关庙,从非遗烟火到智慧服务,盐湖区正以文商融合为笔,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该区将紧扣“服务温度”与“文化深度”,持续擦亮“关公故里·多彩盐湖”品牌,为我市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贡献力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