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医”路微光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3

综合监护室 周 潇

从急诊的前沿阵地轮转至综合监护室,这不仅是岗位的转换,更是生命守护的接力,急诊科如同生命的“前哨站”,争分夺秒的抢救,为生命赢得先机,监护室则像生命的“守护舱”,精心细致的照护,助力患者走向康复。

带着急诊科赋予我的“战斗基因”踏入综合监护室,我惊觉,这里不是单一专科的战场,而是生命支持技术的汇聚之地。综合监护室收治全院急危重症及复杂手术后的患者,在这里,我们就是各科医生的眼睛,时刻保持警惕。呼吸机维持呼吸、CRRT净化血液、ECMO替代心肺功能,我们的眼眸中要同时倒映监护仪的荧光与生命的微芒。

在综合监护室,“综合”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渗透于人文关怀的细节之中。面对不同的患者,我们会综合考量年龄、基础疾病、心理状态与家庭背景,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我曾为呼吸衰竭的患者写下鼓励的话语,用纸条贴在他的床头。也曾在护理昏迷的卒中患者时,轻声讲述窗外的天气与花开的消息,这些看似“无用”的举动,却会在某一时刻给予意外的回馈。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一束关切的目光、一句温柔的话语,都能成为照亮黑暗的那束微光。

前段时间,科室接收了一位烧伤患者,疼痛和未知的预后让她极度不安。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焦黑的创面,每一次翻身都伴随着无声的颤抖。气管切开夺走了她最后的话语权,却让我们在寂静中读懂了更深切的痛楚,那是被囚禁在残破躯壳里对尊严的无声呐喊。

我记得,她那被纱布包裹的双手在空中徒劳比划,试图描述什么。我们教会她如何去用口型转述自己的意思,让需求可以被表达、被理解、被满足。从那以后,她的眼神中逐渐有了信任和希望的光。

做了手术全麻初醒后,她艰难转动脖颈寻找我的身影,当我们的目光在空中交会,她突然用裹满纱布的手勾住我的衣角,那细微的力度,已然胜过万语千言。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监护室上演。我们护理人员,就是他们在黑暗中唯一的希望之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文关怀绝非护理指南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要走进患者的内心,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金匮良药。

它体现在清晨为患者梳洗时,指尖的温度;体现在深夜为患者整理被角时,掌心的暖流;体现在凌晨伏案工作时,头顶的那盏暖光。人文关怀举足轻重,暖心故事不胜枚举。

如今,综合监护室搬迁新区域,我们满怀希望,阔步前行,在新征程上镌刻自己的奋斗足迹。此刻,我们护理兄弟姐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南丁格尔。这位伟大的护理先驱曾说过:“我所做的事,革命性地改变了护理业。”我很高兴自己坚定信念,从未放弃。

今天,当提灯女神的烛光穿越百年照亮这个舞台,我忽然明白护士节的意义不在于这一天的鲜花与掌声,而在于对365天如一日坚守的致敬。

让我们以心为灯,让南丁格尔的誓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