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上班族怎么穿?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22

从周代开始,黄帝及其臣子发明“衣裳”几乎是学者们的共识。如《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通常来讲,在古代上班除了日常在家穿用的衣服以外,至少还要常备三种服饰:朝服、公服和祭服。

这三种服饰都属于“礼服”,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大多与“常服”的概念相对。

历代朝服,形制和颜色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主要做议政之用。孔子说,“朝服而朝”,意思就是进言议政进行朝见时,除非皇帝恩准,必须穿朝服。

《礼记·玉藻》记载,“朝玄端,夕深衣”,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要着玄端朝服,到了晚上,则可以穿轻便一些的深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服也渐渐演变为在重大节日、典礼甚至是祭祀时的穿着。比如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们在参加平常仪典时可将朝服作为礼服。

而公服,也称“从省服”,则更接近于现在人们所说的“公务活动着装”。

百官退朝以后,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就要将公服作为正式着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上班时所穿的制服。

一些地方官不能入朝,坐公堂时,也要穿公服。

在宋朝,为了方便办公,公服省去了朝服的许多繁琐佩饰,与朝服的分别主要在于繁简差异,即“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

但到了明朝,朱元璋则主张政事中比较重要的朔望朝见、侍班、谢恩、见辞时才穿公服,平时的早朝以及日常办公都可以穿有补子的常服。

除了繁简差异,头上戴什么也是朝服和公服甚至常服的主要区别。

朝服配冠,文官戴进贤冠,武官戴貂蝉冠,法官则戴獬豸(xièzhì)冠,每种冠又依据等级各有分别,而公服则戴幞头。

 (《国家人文历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