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春游踏青,古人都玩些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3-22

□邢虹

春游踏青是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是古人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过去,他们都玩些啥?

曲水流觞,尽显才气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说,关于古代春游踏青,《尚书·大传》中就有所记载:“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礼记·月令》也讲道:“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春游,一般人放放风筝、荡荡秋千,文艺青年则另辟蹊径。”赵翌说,这《论语·先进》中就有所体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春日结伴出游,歌咏而归,这是何等快活自在。文艺青年最爱的“游戏”则是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发展到后来,饮酒的同时,要吟诗作赋。“古代的文艺青年没少在春游踏青时作诗。”赵翌介绍,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由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在兰亭发起的修禊活动。王羲之和东晋名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余人聚会兰亭,得诗三十七首,结为《兰亭集》,王羲之本人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解衣作帐,花瓣为座

现在我们出门春游踏青,往往要带很多装备,野餐垫、帐篷、防潮垫、便携扶手椅……古人没有这些,出行时怎么办?

赵翌讲述了《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的趣事:“士女逢春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宴的帷幄。”女子出游,路边见到美丽的花朵,便解衣作帐,就地野宴,非常生动而充满趣味。“更不拘小节的,干脆什么也不要。唐代学士许慎选,每年春天都要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一众亲朋好友赏花观景。”赵翌介绍,许慎选是个很“大条”的人,每次邀大家来赏花,连个座位都没有。别人就问了:“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他笑说:“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他让家中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于地上,让前来赴宴的人都直接坐在花瓣之上,反而成了一件风雅有趣的事情。

雇个小贩,热酒热菜

春游踏青,美景得有美食相伴。古代山野间没有“农家乐”,便捷易带的食物也不如现在多,怎么办?

“解决办法是,如果带不了食物,那就带上可以做食物的人。”赵翌介绍,对“吃货”来说,不分古代、现代,办法总比困难多。《浮生六记》中就讲述了这样一桩趣事:“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多么机智!对花饮冷酒,或是出游归来再饮酒,都不如边赏花边喝一杯热腾腾的热酒痛快。有人想到了一个妙计:挑着担子卖馄饨的小贩那儿,锅碗炉火全都是齐全的,花点钱雇他一起去,随时随地可以享受热菜热酒。

于是春游当日,“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美景加上热腾腾的野餐,真是让人迷醉在这春天里!

  (《南都晨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