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千里江山家国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24

□郑学富

灵感来源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跨越千年的梦境,激活了观众心里的传统文化基因。这件传世名画的妙绝之处何在?这位描画出泱泱盛世美景的宋代青年画家又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可谓春风得意:修筑保和殿,建成延福宫,修成《政和五礼新仪》,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追封王安石为舒王,下诏将皇家的公主改称帝姬。然而更令他兴奋不已的是,他的得意门生王希孟进献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在画中描绘了神州大地的锦绣江山,表达了一个青年才俊的家国情怀。

有关王希孟的生平,史书中没有记载,仅可从北宋蔡京、元代溥光的题跋和清代的《北宋名画臻录》窥知一鳞半爪。王希孟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10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侍奉徽宗左右,曾数次向宋徽宗献画,然而所绘画作尚显稚嫩,并不十分精致。作为丹青高手的宋徽宗慧眼独具,看到了画中的独到意境和他锲而不舍的韧劲,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不厌其烦亲授王希孟绘画技法。王希孟悟性很高,在徽宗的悉心指点下,“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政和二年,他向徽宗汇报,想游历大好河山写生,开阔视野,以创作出精品。徽宗欣然应允,并赐高档颜料、绢帛等绘画材料。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游览名山大川、城郭乡野,又借鉴前人所绘山水,融入自己的感情想象和诗意境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那年王希孟刚刚18岁,正值朝气蓬勃、意气奔放的大好年华。徽宗阅完此画后,神情为之一振,爱不释手,并于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赏赐给宠臣、宰相蔡京分享。蔡京如获至宝,欣赏后在画卷后隔水黄绫上题跋记之。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采用远距离俯视,多点透视,全景式描绘了连绵群山、峰峦叠嶂、幽岩深谷、江湖浩渺、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活动。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该画卷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研究认为,《千里江山图》绘制过程繁琐、细致,相当于画了五遍图:第一遍起稿以水墨描底,又称粉本;第二遍上赭石色,以展现冷暖对比,加强景物和谐;第三遍加入石绿,是由绿松石和孔雀石制成;第四遍再上一遍绿色进行叠加,以增强视觉感官上的立体感;第五遍才是上青色,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里江山图》的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多,耗费的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清乾隆皇帝在画上御笔题诗曰:“千里江山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江山即国家。王希孟借用生花妙笔,描绘美丽江河山川,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寄托了一个翩翩少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意在激励宋徽宗和朝廷大臣能励精图治,为百姓营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和繁荣盛世。然而,王希孟画中寓意是否被徽宗所领悟?他将此画赏赐给蔡京又有何用意?不得而知。而事实是宋徽宗重用蔡京、童贯之流,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政治形势一落千丈,以致民怨沸腾,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据《北宋名画臻录》记载,王希孟目睹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他非常忧虑,多次建言宋徽宗能实行变革,发愤图强,然而宋徽宗及其股肱大臣仍然我行我素。悲愤万分的王希孟又一次请求游历,而这一次他体察的是民间疾苦,含着满腔悲痛,创作了一幅《千里饿殍图》,展现了天下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的悲惨景象。当此图献给宋徽宗后,徽宗勃然大怒,将图撕碎,把王希孟打入大牢。王希孟意识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便向宋徽宗请求,希望在临死前能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图》。在得到宋徽宗的允许后,王希孟走进画室,令人惊异的是,这位仅有20岁、才华横溢的画坛翘楚再也没有走出画室,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他真正走进了自己的画中,化身为山间的野鹤,或江边的渔夫,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曾被康熙皇帝赞誉“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集诗人、画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宋荦感慨道:“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中国文化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