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行不由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24

□祁艳

“行不由径”出自《论语·雍也》: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问他有没有得到什么人才。子游回答,“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意思是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近道,不是公事他从不到我的房间里来。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步道也”,本义是小路,这里引申为邪路。行不由径指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子游说的没错,澹台灭明就是一个做事守规矩,不走“捷径”的人。澹台灭明,字子羽,是东周时期鲁国人。他曾拜孔子为师,但因长相丑陋,受到孔子冷遇。但他信奉孔子学说,勤于修身,严于律己,处事踏实端正。到吴国讲学时,其才德吸引门徒达300之众,“名施乎诸侯”,位列孔门七十二贤。后来,孔子知道了,感慨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行不由径或许走得慢了点,但一定走得稳、走得远,终有所获。而投机取巧抄近路,这个近路往往就是邪路,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事与愿违。《资治通鉴》记载:唐开元六年,有个吏部主事向宋璟转呈了一篇题为《良宰论》的文章,并夸奖其作者范知璇学富五车,才堪重用。宋璟认真阅读,发现文章遣词华美,说理有条不紊,但读到最后却没有擢用。原来,范知璇知道宋璟看重名声,便在文中粉饰太平,对宋璟曲意吹捧。这种小聪明被正直的宋璟一眼看穿,批曰:“颇涉佞谀”“岂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从选举求试,不可别奏。”意思是:此人颇有阿谀讨好之嫌。怎么能靠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呢!文章真好的话,不如去参加科举考试吧!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