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交城县的敌后烽火运输线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4-30

1937年11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交城县城,向晋西北边区进行疯狂“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给晋西北边区军民带来了空前的经济困难。而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专事与八路军搞“摩擦”,晋西北边区财政经济处在极为艰难的困境之中,开辟一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迫在眉睫。

成村,位于交城县城西南五华里,是一个拥有千余户人家的大村,“官道”穿村而过,是县城通往西南各乡的门户。越过村北的太汾公路,即可进入交城山抗日根据地。成村有地下抗日组织,群众基础较好。村西有三千亩芦苇,茫茫一片,是很理想的青纱帐,便于人员转移隐蔽。村内沿街有棚铺和车马大店,做买卖的人员甚多,货物来源门路宽广。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成村成为敌后物资转运站的理想驻地。在1937年冬,120师民运部贺云志同志走进成村,开辟了名震晋绥、声传延安的敌后物资转运站——红灯市场。

红灯市场以成村官道街王家丰亨骡马大店为依托,掌柜王献瑞化名王仁,担任物资转运站站长,民运部贺云志同志和他的警卫徐矮子就住在店内。他们发动和组织群众,联络工商业者及社会上层人士,争取日伪内部人员,开设乡村集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市场管理领导组,领导组负责人张敏曾,成员有李学义、王毓瑞、王其五、梁召元(敌伪县情报组负责人);设立了治安保卫、护送护接、交易分配、财政保管、保密寄存、接待宿食、情报联络等九个组队,分工把口、责成专人负责,由市场领导组统一管理、指挥。

他们白天转入地下活动,积极准备物资,存藏货物于全村各家各户,夜间挑灯交易,市场沸腾繁忙,灯火通明,人流不息,通宵达旦,物资应有尽有。为了保护物资安全转移,村长张敏曾将敌伪组织防共自卫团秘密改组,成为市场的武装保卫力量,负责站岗放哨,巡查、抓捕坏人,应付日伪、敌特。同时还在县城设立情报联络站三断饭店,情报灵快、准确。

红灯市场工作人员发动人民群众,在成村集市上设立日杂、饮食、水果、旧货摊点,有时还有杂技、秧歌、唱戏来麻痹扰乱敌人的注意。当时为红灯市场提供物资的商号有天佑成、天义恒、庆和源、复衣源、天顺永等百余家字号。除丰亨店外,还有陆德公等六家骡马店。这些骡马店,在晚上组织人手用骡驮把货物从成村运到根据地。妇女突击做军鞋,儿童团、少先队昼夜放哨、巡查,保卫在芦苇田里暂藏的粮食和布匹。群众从太原、榆次等地运回布匹、百货、军用品,用300多辆自行车、几百辆手推车,日夜不停地将货物运往成村,再起驮入山,支援供给抗日根据地。

为了使集市取得合法地位,张敏曾说服了梁翻译(东北人)、伪警务局长、伪县长等人的支持,向驻交岛川部队、家世多长官部,呈请书面《申请书》,使成村市场获得了“合法”地位,村中的抗日热潮一片沸腾。同时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他们成立了市场管理领导组,将敌伪“防共自卫团”秘密改组,成为市场的武装保卫“成村人民自卫队”,昼夜监视敌人,站岗放哨。

几个月后,市场夜间活动的消息传到了日军耳朵里,日军宪兵队长古赖引大队日军夜围成村。由于情报及时,我市场早已将货物、人员、资金转移在村西芦苇内,鬼子“包剿”一无所获。古赖无可奈何,只好命令机枪向3000亩芦苇乱扫一阵,扫兴收兵。后来,敌人几次采取偷袭战术,但仍无收获,于是在县城成立了“物资取缔所”“物资配给合作社”,企图卡断红灯市场的货物来源。在东关商业中心设立岗哨,专门监视各商店货物来往,并派伪军3个班镇守东关堡门,行人出入,严加盘查,还派便衣特务在东关集市上跟踪侦探。

红灯市场工作人员同敌人斗智斗勇,抓住敌伪吃喝嫖赌、爱钱如命的辫子,乘虚而入,瓦解了敌伪上层人物,有的还逐步发展成为我内线力量。每当夜幕降临,警备队便将南堡门打开,各商号自由出入,夜夜如此。同时,还组织了另一支运输队,将货物装在粪车、垃圾车内,大白天平安出城。

 (《吕梁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