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刘村“跑花灯”

来源:发布者:张淑民时间:2019-10-17

■张淑民

“跑花灯”是河津市小梁乡刘村的传统习俗,历史久远。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在刘村屯兵,跑花灯便由军伍传授而来,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刘村跑花灯由古代战争演化而来。古时候打仗以锣鼓造势助威,鼓舞士气,午夜操练,士兵用火把照明,后人为方便,以灯笼代替火把,将这种操练方式传承了下来。现在,跑花灯已成为当地群众欢庆富裕生活的一种民间艺术。

刘村跑花灯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入场锣鼓舒缓有度,鼓声为“咚咚且且、咚咚、且且”。进入快节奏时,鼓声变成“咚咚咚且且且,咚咚咚”。最后为摆方阵。方阵如同古代的阵法,形式以汉字形状为主,内容根据时代变迁而变化。

跑花灯的歌词很随意,通俗好记,有的就是顺口溜。歌词大致是这样的:

太平年,气象新,

喜看刘村跑花灯。

跑花灯,意义深,

跑得好,形式美,

民间艺术在我村。

大干快上的大字哟,

哎哟呵咿哟哈……

随着唱曲,表演队伍依次把字摆完,在“且当当、且当当、且当、且当、且当当”的鼓声中退出场地。整个表演,鼓声震耳欲聋,战歌豪气冲天,令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

记得小时候,每年一到春节,村里的青壮年就开始报名,为“跑花灯”活动作准备。首先是做花灯,找材料。花灯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是小木板、铁丝、红头绳、麻纸和蜡烛。先要将木板锯成高低2厘米、直径15厘米左右,作为上下底板。然后在木板上钻4个小孔,拿铁丝穿进去,用钳子扭紧。灯笼高低有30厘米左右,上小下大,再用铁丝扭个吊钩,便于提携,在底座上方的铁丝上,拿红头绳打一个拇指能套进去的小环,用麻纸比量一周,拿糨糊粘好做灯罩。还有的在灯罩上贴个红“喜”字,那更好了。最后将蜡烛粘在底座小木板上,套上麻纸糊的灯罩,灯笼就算做好了。这种花灯简单快捷,村里的人大都会做。跑花灯的人,头上裹着白毛巾,上身穿红毛衣,下身是运动裤,脚上是那种军用胶鞋,一副军士派头。他们右手手心朝上,将灯笼放上面,四指紧抠住灯笼底,大拇指则钩住那个红头绳环,左手叉腰,保持平衡。表演起来上下翻飞,虎虎生风,可见其手上功夫有多硬气。

岁月流转成就了一代代刘村人的无穷智慧,也陶冶着他们的思想情操,人们的艺术潜力在实践中不断迸发出来。农业合作社时,冬季土地封冻,刘村人收拾好农具,开始准备排练跑花灯唱大戏。春节一过就开始装饰舞台,只等元宵节唱戏了。那时候,每天晚上戏开演之前,先加演一场“跑花灯”助兴。台上挂着汽灯,唱戏的、说“跑花灯”词的一排排站在舞台上,从高到低,整齐有序。台下更是热闹非凡,本村的、邻村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自觉围成了一圈。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爬到篮球架上、树杈上、房屋上面观看。随着锣鼓声起,汽灯瞬间熄灭。跑花灯的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入场了。有手掌花灯者,左右摇摆,“且当当,且当当”,先走一圈,把场地打开。随着鼓点的节奏,跑花灯表演开始了。大队人马不停变换阵容,反窜着花灯。随着鼓点的加快,跑花灯进入高潮,开始点放花筒。所谓的花筒,就是用火屑、硫黄、柳树木炭等配制而成的粉末,装在一个用生铁铸成的葫芦样的容器里,里面插一根竹纸做的细捻子,再用泥巴封住口。花筒有专人点火,从一小火珠逐渐变成树状,最后形成一根火柱。火珠噼里啪啦直冲云霄,在空中散开,倾泻而下,瞬间洒向地面。这时候,跑花灯的人丝毫不敢怠慢,他们手掌花灯,竭尽全力向前奔跑。随着快节奏的锣鼓声和花筒排山倒海的火珠雨,人们的惊叫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像是瞬间回到了古战场,心绪一下子就被激荡了起来。那尘土飞扬的画面,那花筒里喷薄而出的火珠,还有人们的呐喊声汇成一片。眼观此景,身临其境,人们仿佛听到了勇士们挥刀扬剑奋力厮杀的碰撞声,灯笼的光亮好似碰撞出的火花。勇士们挺胸抬头的呼叫声,好似战马昂头嘶鸣。眨眼工夫,花筒窜出来的火珠砸了下来,成了五彩缤纷的流星雨。随着鼓点的不断循环,鼓手们似乎灵魂出窍,忘我地击鼓加油,鼓舞士气。那一个个变换的方阵,像迷宫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观众的思绪还没有从那古战场的意境中收回,大戏却准备开演了,而跑花灯的队伍也鸣锣收兵、班师回朝,勇士们此时个个都已汗流浃背。

刘村的跑花灯让人感叹历史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也让人领略着新时代的花枝招展、光辉灿烂。如今的刘村人把跑花灯的民俗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断改进、完善,提升技能、技巧,一批批女将参与进来。她们中有青年妇女,也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大妈。灯笼制作也不再是简单的、粗糙的模样,每一个灯笼都以古代英雄的名字命名,如关平灯、周仓灯、红脸大汉老爷灯等等。如果表演者再穿上古装,则更是别具一格的风景了。

跑花灯是刘村人民传统的民俗文化,也是刘村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刘村人一定会将这一文化精粹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