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古耿龙门,和谐稳定幸福来

——河津市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史耀琪时间:2019-08-20

大禹神工何处有,壶口南去有龙门。河津是千古佳话“禹凿龙门”的发源地。“禹凿龙门”之后,大河畅流,两岸安澜。

时至今日,河津市黄河禹门口,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置身古耿大地,儿童玩耍的嬉笑声,舞者们灵动飘逸的倩影,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干事激情……让人时刻充满着温馨的幸福感。

2018年以来,河津市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发挥好“枫桥经验”在服务工业转型升级、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化解矛盾、巩固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和谐稳定带来的幸福生活。

一个调解员就是一面“旗帜”

河津市小梁乡刘村,人口1570人,以发展种植葡萄为主要产业。多年来,村风淳朴,是大家公认的平安宜居家园。走进刘村,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公共设施完善到位,村民们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样的宜居家园离不开该村民调主任张江生的辛勤付出。

“群众只要有纠纷,绝不能推诿、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地解决,就有可能激发矛盾。”张江生介绍说,自2006年担任该村民调主任以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守护公平,有求必应,化解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解决在萌芽状态,现在只要村民有纠纷,就会直接找到他,他也成为村里人民调解的一面“旗帜”。

2017年,由于蒙华铁路建设征地赔偿,村里两个亲兄弟因分配出现争执,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无果。张江生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找他们的亲朋好友,介入开展纠纷调查调解工作。经过调查了解,2016年蒙华铁路征地赔偿下来后,兄弟俩不知怎样分配好,不断发生冲突。经过民调组和村委会协商,矛盾一日不解决,赔偿款就不能放下去。面对矛盾,张江生首先稳定双方情绪,温言相劝,并依法依规讲解,指出各类赔偿共20余万元,兄弟两个应该分,家里的老人更应该分。经过多次协商,意见达成一致,老人分得8万元,剩余的兄弟两个均分,纠纷也圆满解决。十余年来,他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

在河津,像张江生这样每天奔波在基层,为群众调节矛盾的人民调解员目前已有727名。同时,河津市还不断加强调解网络建设。按照“六统一”“四落实”的要求,对全市各级调委会和调解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全部建立接待窗口、调解室,实现组织机构、制度、流程全部上墙,做到牌子、徽章、工作簿册等配备到位,并向各村拨付资金,支持农村“两会一队”建设,打造平安乡村。强化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村企矛盾、征地拆迁等7个行业性调委会的调解职能,在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建立调委会,进一步扩大了调解工作覆盖面。为市乡两级调解中心选聘1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积极吸收已退休的法官、警察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壮大了调解员队伍。目前,河津共建立调委会187个,其中市级调解中心1个、乡级调解中心9个、村(社区)调解室162个、行业性调委会7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9个,基本形成了一个调解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

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的坚实“靠山”

“北方平村可以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党建样板。”河津市政法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当下基层社会矛盾多数都来自于党组织“软弱无力”的村,群众有事找干部,干部却不理不睬,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就是群众对党员干部不信任,矛盾也会越来越多。

和谐出自一点一滴,平安始于一举一动。河津市以“党建质量提升年”“党建质量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将党建工作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三基建设”,建设“三四”机制,集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向软弱涣散党支部选派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从严从实进行整顿,建强村级班子,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北方平村是河津市的一个人口大村,紧邻镇政府,外出务工、流动人口较多,矛盾纠纷也不可避免。但是,多年来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连续多年获得文明和谐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精神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2015年7月14日早晨6时,有村民给北方平村党总支书记袁增民打电话说,村里排水渠出现堵塞,积水乱流,部分积水已流入村民院内。他赶紧叫上村委会主任和包片干部,急匆匆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只见一米多深的排水沟泥泞不堪,杂物、垃圾堵塞在排水口,经过对杂物清理,积水还是下不去,水位不断上升。

“这样不行,得打开排水管道上第二块石板,肯定是石板下的主排水口塞住了。”有着2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袁增民说着,便立即找来工具,与现场人员一起掀开石板,清理主排水口堵塞的塑料袋、砖块等垃圾。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疏浚,排水沟终于疏通,积水一泻而下。

多年来,该村干部分工明确,立足本职,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为村民解决难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像遇到排水沟堵塞这样的事情,村民只要一个电话,立马就可以解决。在治保工作方面,该村也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居民组长是居民组第一责任人,居民组长解决不了的事,上报给包片干部,包片干部解决不了,上报给民调委员会和村委会解决,使村民小事不出巷,大事不出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巡逻队,每天晚上5个人轮流进行巡逻,保障村民安全。

同时,河津市还不断健全规范运行机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报告、调处登记、联席会议、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召开协调会议,分析研究全市矛盾纠纷总体情况,协调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下级调解中心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受理、梳理分类、归口调解、依法调解、限期调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手段,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9年上半年,该市共调处纠纷2141件,有效预防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件件民生实事铸就和谐稳定之基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只要紧紧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地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矛盾问题就消除在萌芽状态。河津市围绕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的奋斗目标,着力打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张牌,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润泽百姓心田,夯实和谐稳定之基。

2018年8月7日,河津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实现48个单位集中办公,370多项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能,努力做到“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自从有了便民服务大厅,我们跑腿少了,事情也一下就能办完。”城市有综合性的政务服务中心,在农村也有以村为单位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河津市西磑村,说起村里的便民服务大厅,村民们也赞叹不已。在该村无论是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各类服务事项,村里都积极主动为群众集中办理,并免费为群众讲解政策、填写资料、复印材料等,让群众办事不出村,不跑冤枉路。同时,村里还建了微信群,不时给群众转发各项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等。

此外,河津市还以法治为本定分止争,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一村一警”和“雪亮工程”,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以德治为先春风化雨,以“一约四会”为载体,大力开展乡风、村风、家风建设,通过新乡贤、道德榜样、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在农民树新风、扬正气,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以河津本土特色干板腔为依托,举办法治宣传干板腔专场晚会,在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将汾滨街打造成法治宣传一条街,将九龙公园打造成法治宣传公园,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在马家庄、刘村、堡子沟、伯王等村,打造法治宣传巷道或法治宣传小游园,着力提升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工作台账、教育培训、督导考核等制度;推进网格精细化管理,将全市农村(社区)划分为771个网格,推广“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治理、现代化服务”的网格精细化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居民有事找网格长已成为习惯。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立心理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38人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形成了集政府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于一身的工作合力。

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惠民心,把每一件小事、实事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平安和谐便会顺水而至。而今,河津处处洋溢着大发展的气息和昂扬向上的澎湃动能,41万河津人民处处能感受到平安带来的欢乐祥和和幸福温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