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玉米是何时传入我国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7-05

玉米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随着航海业的发展,玉米种子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玉米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藩麦、珍珠米、薏米包、玉膏粱、红须麦等。

公元1511年,即大明正德六年,哥伦布最早将玉米带回欧洲。后来,葡萄牙人携带着玉米种子等“方物”的船队来到亚洲,占领了满剌加国(今属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数年后航行至广州。

《明史》记载: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佛朗机(明人对葡萄牙、西班牙的统称)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知其名。明廷断然拒绝,因为当时的满剌加国和大明国属于友好国家。佛朗机人不死心,赖在广东不走,后买通了某太监,其特使亚三最终受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接见。朱厚照对这个亚三印象还可以,在南巡时,亚三一直伴随皇帝左右。玉米极有可能在此期间传入中国。

大约六十年后,浙江杭州学者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记载:“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秆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博学多闻的田艺蘅第一次看见一种叫“御麦”的植物,考证后确认“御麦”原本称作番麦,因为属于西番的贡物,故称御麦,可见当时并没有大量种植,尚属于皇帝御用的贡品。

而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出版的《巩县志》最早记载了“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出版的《平凉府志》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炊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明末农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一书中记载:“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表明御麦变成了玉麦,不再是皇帝独享的贡物。

由此可知,我国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引进,并逐步大面积种植玉米,距今约450多年。(《山西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