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用高质量的“机械侠”塑造河东农业新荣光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陈永年时间:2019-07-01

在刚刚结束的麦收季,一批批“机械侠”奔走在河东大地,为又一年的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传统的粮棉基地,这些被称为“机械侠”的农机装备,对于运城的意义可能更为重大。

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升级,不仅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打造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更是实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第一农机装备制造大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农用水泵的产量世界领先。

在此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亿余元,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万余台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区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农机大国还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非质量上。从科技研发上看,我们的中低端产品偏多,高端高效、环保智能的产品较少。从市场供应上看,通用型的“大路货”供给过量,与特殊环境对接紧密,针对特殊场景使用的“专精特”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比如,作为农机装备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的运城,众多的农机大户或合作社,其拥有的农机装备,大部分依然处于“数代同堂”的水平,大马力农机、大型收割机等高端产品比例不大。以拖拉机为例,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级变速已成主流,但在采访中,记者几乎没有见到一台无级变速的拖拉机。

以运城农业中的一个支柱门类——果业——为例,人工密集型的种管特点,直接抬升了产业成本,降低了效益水平,削弱了竞争能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农机对于我市果业的介入,还仅仅集中在耕种施肥浇水等环节,对于其中人工密集度和成本密集度最高的套摘袋和采摘环节,还处于最初级的示范园示范阶段。这里面有果农们思路转变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研发部门能不能研发出对口适路、高效节能的设计,是市场能不能提供成熟的产品。出于这两个问题的限制,目前运城果业的全程机械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无论是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还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都提出,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四个途径,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在这个大势中,必将催生新的“蓝海”,我们运城有着基础良好的农机生产本土企业,有着参与农业农机前沿课题研究的经营主体,有着广袤、丰饶的土地,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研发、制造、实践的链接水平,提高创新力度,用高水平的农机研发与应用水平,为打造河东新农业,为让农业农村成为运城最大的亮点,提供保障,激发动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