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运城农机总动力、农业机械保有量均居全省前列——农机“亮点”提升农业“亮度”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陈永年时间:2019-07-01

盐湖区无人机植保和麦后机械套种秋粮 记者 冯革才 摄

在“三大战略定位”与“四大战略目标”中,运城农业处于关键位置。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曾指出:“要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运城最大的亮点。”

那么,在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新常态的时代,如何通过一个个“机械化兵团”,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呢?

近日,记者围绕着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性支撑——农业机械,采访了市农机管理部门以及多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了解运城农机的历史与骄傲,分析目前存在的痛点与难点,以期粗线条地描摹运城农业特别是农机发展的未来走向。

全省领先

近两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以“全程托管+异地服务”为主要特色的“万荣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

作为“万荣模式”的主要实践人,万荣县荣河孝斌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孝斌,靠着“全程托管”模式,在省市农业部门挂上了号。

李孝斌最大的仰仗,就是合作社拥有的137台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靠着这批“机械化军团”,合作社不仅为荣河镇、光华乡、王显乡的村民提供农作物的收获、播种、深松、深耕、旋耕等机械服务,更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着最基层也是最前沿的实践和经验。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运城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农机强市,农机总动力、农业机械保有量等均居全省前列。”运城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马国跃如此评价运城农机在全省的位置。

据介绍,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累计达到297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达到721.5万亩,机械播种面积796.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762万亩;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万余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2%。

简单点讲,运城目前的农机发展水平,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超出全国5.2个百分点。

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有着机械化为保障,才使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21.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8.1%;才使全市的家庭农场累计发展到1763家,个人农户种植上千亩土地的并不鲜见。

农机化的发展,有利于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效益。所以,当很多农民种着自家的三五亩地一年到头不落钱的时候,永济市蒲州镇太吕村的种粮大户谢明生,流转了100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依靠靠种粮收入,在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走上了致富路。

农机化发展还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越大,劳动强度越小,亩均投入越低、效益越高,这在农业种植上几乎成了一个规律。为此,永济市林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林才感慨:“全村现在2200亩地,从种到收都是我具体在干,但就这也比我原来种自己家的三五亩地轻松得多。”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作为山西农业的传统重镇,运城在农机化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几乎一直处于引领位置。这种引领,给运城农业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红利。

运城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极为优越。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083.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933.6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基本全覆盖。其中,小麦、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8%和87.75%。

不管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是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运城最大的亮点,作为农业基础工程与基本保障的农业机械,都起着关键性作用。

痛点难点

在永济的王林家,铺着一大摊的零部件,农机出了问题一般都是自己修。而在万荣的李孝斌家,更是依靠从事农机31年炼就的手艺,来填补农机配件及服务上的各种短板。

“快收麦了,收割机上一个重要配件始终买不下,最后电话打到厂家,对方说最快也得10天,有这10天,我麦子就收完了。”李孝斌说。

最后,还是靠着自己的手艺,他带着别的机子上的配件,找了一台车床,用坏了三四片刀片,才将配件加工成需要的样子,算是应了急。

但从农业产业化与农机保障对接的“大势”上讲,王林与李孝斌遇到的困扰,只能算是局部问题。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3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06万亩。每年全市水果总产量62亿公斤,其中苹果40亿公斤。运城水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特别是五大苹果主产县,果业发展更是关系到众多百姓的身家幸福。

近两年,运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并作为全市一个主导产业大力扶持推广。但是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比如挖坑(沟)定植、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而且标准化程度低,满足不了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随着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果业植保机械的演示推广和生产过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补贴推广了大量适合果园小型耕整地机械——微耕机和植保机械,但相对于全市300多万亩的水果面积,这些机械所起的作用尚不明显,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还是很低。

特别是苹果套袋,更是机械化的“空白区”。一方面,套袋成本高昂。据统计,全市平均每年要套袋200多亿个,折合纸袋费和套袋、摘袋人工费每个达到0.2元,总额达到40亿元,几乎占了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套袋时段集中,耗时耗力,劳动力供需关系非常紧张。如何实现机械化套袋、采摘,已成果园机械化管理的主要矛盾和我市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除了果业外,还有小杂粮种植的机械化难题。

我市小杂粮种植多以麦后复播为主,复播杂粮面积占到杂粮总面积的90%以上。以大豆、绿豆为主的豆类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占到小杂粮总面积的60.7%,总产量占小杂粮总产的44.4%。但如何实现大豆、绿豆等机械化收获,是我市面临的又一难题。

我市作为历史悠久的老棉区,常年植棉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多年来,棉花产业一直被列为运城市五大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两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导致的费时、费力、费工,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过高原因。要想稳定全市的棉花面积和产量,只有通过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采收环节的机械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未来可期

运城苹果发展的痛点,并非没有解决方案。

以我市“海升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为例,从果园规划、树种选择、种植模式和修建树形都有统一规范,目的就是适应机械化作业需要。

园区引进全自动集成控制系统,通过分析气象信息,按需供给水分和养分。打理果园也不再是费时费力的事,从整地、植保、浇水、施肥、除草,特别是采摘,全程机械化。只需一辆采收平台,不一会儿功夫,一树苹果就会被“收拾”精光。

在海升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的启发下,我市农机服务部门正通过试验、引进、创新等多种办法,努力研发推广适应我市果业现状的果园机械,取得了初步效果。

试验上,加强与卓里等本地农机生产企业合作,根据果园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规程的实际需要,对目前的大型机械进行研究和试验;推广上,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机具,通过展销会、演示会和推广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果农们对果园机械的认知度;应用上,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鼓励果农购置使用先进的果园机械,积极做好新型和实用型果园机械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

如果说果业全程机械化管理还处于进程之中的话,对于万荣的另一特色产业——大葱,则已有成熟的配套机械可供推广。

去年,我市在万荣县荆淮村成功举办全市大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共展示了大葱开沟起垄机、中耕培土机、植保机、收获机等机械,涵盖了大葱生产中开沟、培土、植保、收获四大主要环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成为我市创新农机推广模式、方法、重点的一次有益尝试。

另外,运城农机部门还积极利用各种展会、节庆活动,通过集中布展、现场演示等方式,引导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在每届果博会上,都会单独设立农机展区,去年就组织了23家农机经销企业参展果博会,展出农机产品9大类300多台(件),深受果农们好评。而在连续两届的百花节上,农机展销也成了固定的保留项目。

更好的消息是,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我市已被确定为2019年省级农机综合示范市创建对象。该项目的实施,将会为加快我市农机化工作“互联网+”进程,提升农机发展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运城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马国跃说:“虽然路途坎坷,但未来可期,相信运城农机人,会充分发挥‘先行’优势,加大农机服务工作,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运城最大的亮点,造福运城农民,提振运城经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