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5-24

  清代徐珂所著《清稗类钞》中记载:“帘,酒家旗也,以布为之,悬示甚高……又有高悬纸标,形正圆而长,四周剪彩纸,黏之如缀旒者。”高挑的酒旗和酒家所处的环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诗酒文化的一面旗帜。
  一般酒旗上会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有的店家还在酒旗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如清代小说《歧路灯》中,开封祥符三月三吹台会上,就有一面“飞在半天里”的酒帘儿,写着“现沽不赊”。酒旗的作用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
  除了酒旗这个称呼,在古代史书和文献中,不同的年代对酒幌的称谓也有所不同,较常见的有“望子”“招旗”“引招”“换招”“拦路旗”等。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这里的酒幌就被称为“望子”。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中也有:“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这里的酒幌又成了“招旗”。同是《水浒传》中还有:“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那婆子取了招儿,收拾了门户,从后门走过来。”这里的草帚、招儿,实际上也是酒旗。
  酒旗是古代幌子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酒旗已被当今的光电音响设施所取代,杜牧笔下“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我们也许只能从电视剧中领略了。
  从史书文献上看,幌子最初使用于酒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其形式也随着店铺的性质而有所差异。酒幌广告在中国古代虽然数量众多,但其他商品的幌子广告也不可忽视,如饭店、药铺、杂货店、烟袋铺等,各种形式的幌子异彩纷呈。
  饭馆的幌子不仅能向人们展示饭馆的种类,还可以区别饭馆的等级和民族。旧时的饭馆在门外都悬挂罗圈,但有些地方的小饭馆门口,只挂一个柳条或笊篱作为幌子。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