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坚决主张虞虢联盟。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被晋所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家小东奔曹国,也就是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谢世后又回葬于故乡辛宫里,也就是今山西省平陆县上吉村的锣鼓沟。、
诞生锣鼓沟
锣鼓沟,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一个无名小山沟。它位于在历史上被称作中条山之母的北顶梦泉山(今称祖神山)分出的北梁虞山(又名吴山)脚下。沟上是一片自上而下叫火神爻坪的斜展坡面,沟左寺岭疙瘩青龙昂头,沟右金鸡疙瘩白虎俯卧,疙瘩外分别被左面的南河沟和右面的北头沟的两股河水环抱,是块风水绝佳的宝地。
相传,最早有对姬姓夫妇在此居住,夫妇俩生有一个儿子,孩子出生时,天上祥龙盘旋、金凤飞舞。最后,祥龙盘踞,成了寺岭疙瘩,金凤俯卧,成了金鸡疙瘩。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同时,村里忽然出现了一孔地洞,村人用一根绳子绑了一只大红公鸡放下去祭洞。当拽出绳子时,大红公鸡没有了,却吊出来一副金锣和铜鼓,轻轻一击,响声震天,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姬姓夫妇感到十分惊奇,就把孩子取名姬之奇,把无名的山沟叫成了锣鼓沟。从虞山顶上俯瞰,下面的村子就像是一只金凤凰,锣鼓沟的金疙瘩正好是金凤凰的头部,因此人们就把锣鼓沟下游的村子叫成了上吉村。孩子不到一岁就能走会说,三岁就识了很多大人都不识的文字,不到十岁,就熟知天文地理,十岁后,就胸怀大志。乡亲邻里看孩子不凡,就劝说两口子把孩子送到“ ”国效力。
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 ”(音tong)国之君,“ ”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姬之奇是“ ”国后世国君的族人。“ ”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奔虞国,将“ ”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形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 ”去邑为“宫”,即改姓宫,名仍之奇,从此便开始了辅佐朝政的伟业。至此,也就开始有了宫姓,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
辅佐治虞国
饱受亡国之乱的宫之奇投奔虞国之后,辅佐虞公,治理朝政,先后与虢国结盟,建立军队和监狱,建设都城和国门,设立了集市,避免了许多内忧外患,保持了虞国的稳定繁荣。
虢、虞两个小国同是晋国的近邻,但虞国却在虢、晋两国之间。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且蓄谋已久。若先打虢国,就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或者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再强,也要付出一番气力。宫子奇看透了晋国想吞并虞、虢的野心,一直主张联虢抗晋。所以,虞国和虢国和睦共处、相安无事。晋国晋献公却对宫之奇怀恨在心,总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虞国的东面和北面,有中条山天然屏障。南面和虢国结盟,能够保持安定。潜在的最大危险是虞、晋接壤的西北面中条山山口。于是,宫之奇便辅佐虞公在西北面的沟渠头下虞晋接壤处虞坂古道的险要地段,建起了国门——锁阳雄关,并派重兵把守,抵御晋国的侵略。不管北方哪个国家的国君,若想通过国门,进入虞地,必须在沟渠头东边、古虞国都城西北的侯王村等候虞国的指令准许,才能进城。同时,宫之奇辅佐虞公在古虞国都城东南面的营村安营扎寨,布兵防御来自东南方的压力;对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杀人越货、里通外国的刁民,在虞国古城南面枣园村下的斩人桩就地处决,弃之晴岚村北的万人坑;对能够悔过自新的犯人送往设在南吕村和北吕村的南监狱和北监狱接受改造。
为了巩固虞国的政权,宫之奇辅佐虞公在五龙山西的古城版筑起了墙基宽15至20米、夯层厚6至8厘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长约9000米的矩形内城、外城。内城方圆约7000平方米,在城里建设了宫殿和大堂。外城垣南北长,而东西短。虞国都城的建立,有效地保全和维护了虞国的地位。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宫之奇主张在古城西虞城外廓南扼颠軨、北控盐坂,为南北孔道中心地带的张店廓,即今日的张店街,建起了张店集市,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形成了一年三月十五、四月十二、七月初七、十月十二四大古庙会,促进了虞国的农产品和物资的交流和交换。
举荐百里奚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26~621年间,虞国出了位贤人百里奚。其因家贫如洗,一直不得志。他不想荒废青春,总想到外面谋个一官半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百里奚别妻离子,直奔齐国。40岁那年,要饭走到?地,遇到了一个叫蹇叔的人,一番交谈,蹇叔觉得他很不一般,就留下百里奚在村里养牛。因为思家心切,几年后百里奚在蹇叔的陪同下回虞,一方面百里奚探望妻子,一方面蹇叔想拜访已是虞国上大夫的老朋友宫之奇。
回到虞国,百里奚的妻儿已逃往他乡,杳无音讯。蹇叔带百里奚去探望老朋友宫之奇。蹇叔把百里奚介绍给宫之奇,谈话中盛赞了一番百里奚的才能。进一步了解后,宫之奇把百里奚举荐给虞公,虞公封百里奚为中大夫。宫之奇任人唯贤,使百里奚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为国效力。
晋国假虞伐虢之后,回来时夺了虞国的城池,虞国的臣君都成了俘虏,百里奚也在其中。晋国有位虢国的降将舟之侨,晋献公让舟之侨劝降百里奚,百里奚拒绝说:“我愿意一世伺候旧君,决不在敌国做官。”那时,秦穆公即位六年,尚未娶亲,就派使者到晋国向晋献公的大女儿求婚。晋献公为结“秦晋之好”,将大女儿许给秦穆公。秦国迎亲时,舟之侨奏请晋献公,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媵臣”,送往秦国。百里奚找了个机会半路上逃跑了。
百里奚本想到宋国找蹇叔,路上被拦阻了。只得晓行夜宿,流浪到了楚国,后被猎人掠去养牛。楚王得知百里奚养牛的技术高明,叫他到南海养马。秦穆公从呈上的陪嫁礼单看到“媵臣”百里奚,便向群臣了解百里奚,知道他到了楚国的消息,便派人到楚国打听,得知百里奚的下落之后,本想重金赎回,又怕楚王知道了百里奚的真才实学后留着自己用。遂听从了大夫公孙枝的建议,用五张不值钱的羊皮把百里奚作为逃媵赎回秦国“治罪”,百里奚才有了“五羖大夫”的称号。
秦穆公与百里奚一连谈了三天,很佩服百里奚的才华并委以相国,说道:“我得到了你,好比齐国得到了管仲!”此后,百里奚向秦穆公引荐了在宋国隐居的蹇叔进宫,二人皆被封为上卿,时称“二相”,一起主持秦国国政,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推动了秦国的崛起。
(编辑:陈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