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黄牛传入中国溯源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时间:2025-11-05

夏县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牛”雕塑  记者 刘亚 摄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袁靖研究员指出,严格地说,牛是对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的统称。黄牛分布于全国,水牛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瘤牛仅分布于西南局部地区,牦牛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由于出土动物骨骼的局限,到目前为止,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牛主要是黄牛和水牛。

通过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发现中国最早的家养黄牛是在约5600年~4800年前,突然出现在甘肃一带,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4500年左右进入中原地区。系列考古证据表明,黄牛这个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家养动物,至少在5000多年前,被古人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引入中国。

他说,黄牛成为古人的肉食资源,在古人构建礼制的活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最为突出的贡献是作为畜力,牛耕成为古代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力,是保证中国古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牛耕方面,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兴起,很可能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从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至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应用,牛耕技术也有所推广。古代牛耕的图像自汉代开始出现,从图像上看,牛耕的方式从开始时的二牛三人发展到西汉晚期的二牛一人,到魏晋时期,出现一牛一人式耕作。

牛耕带来的深耕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粮食保证,在使用拖拉机耕地之前,牛耕始终是中国农村的第一生产力。 (《中国新闻周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