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和合二仙

来源:中国艺术报时间:2025-11-03

运城博物馆《绮绣华裳——清代汉族女性服饰专题展》中的白缎地五彩打籽绣和合二仙纹挽袖 记者 刘亚 摄

中国民间传统结婚仪式上,往往供奉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民间奉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时间只能更早。雍正帝下诏封此二僧,绝不会是毫无由头,只可能是对民间信仰的追认。这说明,源于天台的和合文化,早就深入人心。

寒山、拾得被尊为和合二仙,则是出于家庭团结和睦的需要。清翟灏《通俗编》在谈到以寒山、拾得取代张万回的理由时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寒山、拾得被奉为和合二仙的原因:他们能忍自安,以忍耐求得平安和谐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尊为治家的金科玉律;他们二人虽为异姓,但情好无间,又成为和睦团圆的榜样。家庭都是由来自异姓的男女结合而成,这可能是和合二仙在婚姻仪式上特别受重视的原因,代表着二姓好合,家庭团圆和睦。但寒山、拾得和尚的身份又与世俗家庭相冲突,于是便改僧为仙,官方称之“圣”,民间把他们塑造成蓬头笑面的形象,还可以看出前任和合之神张万回的影响。 (《中国艺术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