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9-17
永济博物馆民俗规划展展出的“张记杂货铺”记者 刘亚 摄
许志壮
杂货铺,是什么?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还会知道,年轻一些的人恐怕知道的就很少了。
先说,什么叫杂货。举例子说,开春,结婚娶媳妇要买洗脸盆、梳妆镜子;入夏,买上几尺糊窗户的冷布防蚊蝇;上秋,屋里安煤炉子时烟囱缺个铁拐脖儿;过冬,添上几个新年春节使用的盘子、饭碗。这么说吧,每日里人们吃喝拉撒睡,要用得上使得着的物件,统称为“杂货”。这杂货铺,则是买卖这些物件的商店。
旧时老人都习惯这么说它,这么叫它。记得还有称这类商店为“山货铺”的。细细琢磨这样叫也对,也是有道理的。您看:高粱秸编的“盖帘儿”、黍子苗绑扎的扫帚、石头旋出来的捣蒜罐子、山上开采的条形磨刀石,都是土生土长的土货山货。虽然叫法不同,其实买卖的东西基本是一样的。走进杂货铺,从瓷盘碗泥瓦盆、铁炒锅铝饭勺、笼屉痰盂,到学校用的搪瓷开水桶、过冬用的棉门帘子、推婴儿的竹制车,杂货杂物大大小小,可说是一应俱全。
很多门面不大的杂货铺,门脸儿的横匾可分辨出白底黑字“某某杂货铺”几个字,还曾经悬挂过一个旧布幌子(旧称招幌)。每日里,营业时拆卸下来的铺面板左1右2竖立在屋檐下。店铺外面一侧堆积着扫帚簸箕,搓衣板大木盆;另一侧摆放着水桶扁担大水缸、白洋铁壶、磨豆腐的小石磨等杂货。杂货铺里各种杂货将狭窄的店堂堆积得十分拥挤,里面的柜台、木货架子与一般的商店不同,使用厚实的板材制作。您想,整日里挑锅买盆,买菜刀买钉子的人来人往,如果使用的是玻璃柜台,稍有不慎就要损坏。
杂货铺里的杂货可说是山南海北、本地外埠的都有,如沧州的铁锅、上海的暖瓶、天津的理发推子、唐山的细瓷茶壶茶碗茶盘子、京城的王麻子切菜刀小剪子耳挖勺。小到五分钱一米的铁丝,大到切肉剁白菜馅擀面条的案(菜)板子,一句话,百姓居家过日子需要的,您走进杂货铺基本上可以置办齐全。(《北京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