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9-15
张健 薛舒阳
在传统文化中,鹿是一种有神力的动物。神话传说中的鹿往往是神仙的坐骑。老子出函谷关时骑的是青牛,但在《列仙传》里,“老子乘白鹿入母胎”。李白一生寻仙问道,《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之名句。南极仙翁的白鹿,不仅被绘制在寿画里,在文学中也大放异彩。
鹿轻盈灵动,体态优雅,因其喜群居且性格温和,被引申为宾朋的象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小雅·鹿鸣》,在《诗经》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人将招待嘉宾的宴席称为“鹿鸣宴”,寓意宾主尽欢、和谐共处。据朱熹《诗集传》,《鹿鸣》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东汉末年,曹操将这四句诗引用在《短歌行》中,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到了唐代,“鹿鸣宴”成为新科举子庆祝的宴会,于发榜次日举行,人们在宴会上奏唱《鹿鸣》。
鹿的美丽和优雅在“鹿”的字形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甲骨文中的“鹿”字,宛如一头长着枝杈形双角的雄鹿。在汉字中,以“鹿”为部首或偏旁的字,其意义往往与鹿的本义紧密相关。如丽(麗)字,就与鹿的美丽密不可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鹿都是古人最重要的狩猎对象之一。后来“逐鹿”被引申为争夺权力的象征。
(《光明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