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闻喜县裴柏碑馆碑刻选粹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08

两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河东裴氏形成了“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风,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裴氏家族代有英豪,乱世他们能够立足地方,保境安民;治世他们能走向全国,建功立业。

顾炎武《裴村记》一文中如是记载:“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而河中为唐近畿地,其地重而族厚。若解之柳、闻喜之裴,皆历任数百年,冠裳不绝。”魏晋时期,伴随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及发展,门阀士族兴起,至唐一朝,已至顶峰。而在这众多门阀士族中,裴氏是最引人瞩目的。自魏晋而下千余年间,河东裴氏,将相接踵,功绩卓著,各领风骚。

裴晋公祠始建于贞观三年,后屡经炮火摧残,曾在明嘉靖年间与清乾隆年间翻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曾被拆毁,1975年闻喜县人民政府重建祠堂,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天下裴氏的宗祠。这里不仅有裴氏宰相录、家族世系谱,更重要的是,这里还保存有北周以降的稀世碑刻数通。这些碑刻,黑里泛青,高大劲挺,似乎向人们昭示着裴氏往昔不凡的岁月。

裴氏的清廉家风,始自三国时裴潜。裴潜理政小心谨慎,为官时很少顾及家中,以致妻子儿女生活困顿,以织藜芘为生。裴潜任兖州刺史时,曾制作了一个小板凳,在他离任时,却不曾带走。李白曾作诗赞美:“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作为尚书令,裴潜去世前留下遗言,丧事从俭,因此墓中只有一个座椅和几件瓦器,朝廷赐谥曰贞侯。为官清廉使裴氏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亦成为裴氏家族“清贞”门风的基石。裴潜侄孙裴楷,晋末被后赵所虏,石勒命人没其财产,结果得王浚等人家财百万,唯裴宪、荀绰家中只有百余函书,盐米各数十斛而已。北魏裴佗,“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裴氏的清俭大致若此。北周时期,裴侠提出,将清俭立为门风,曾作《贞侯潜传》,告诫族人:清廉是为官之本,节俭是修身之基。 (闻喜县文物保护中心 供稿)

▲刻于北周天和三年的《裴鸿碑》,距今约有1450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分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长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通碑弥足珍贵,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

▲刻于北周天和三年的《裴鸿碑》,距今约有1450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分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长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通碑弥足珍贵,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

▲平淮西碑拓片。《平淮西碑》被誉为“三绝碑”,名气很大。这通反映裴度功业的碑刻,不仅体现出裴度为人敬仰的气度,也代表着裴氏家族往昔的荣耀。裴度平定淮西后,唐宪宗亲诏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时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根据所见所闻,如实记述,自然对身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不料触怒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先锋官李愬一纸御状上告宪宗,故《平淮西碑》被砸,由文人段文昌重述平叛经过。然而,原碑虽毁,文章却得以保存。宋蔡州知府陈王向又令人选石,重刻韩愈文。至清代,这块重立之碑也早已随着多次兵燹之灾不复存在。直到咸丰元年,军机大臣祁隽藻欣然命笔,重书韩愈文章。祁隽藻用了碑刻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运笔流畅,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三绝碑”。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