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上海茶园的包银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19

张永和

清同治初年,上海开了好几个专门演京二黄的茶园,如丹桂、丹桂轩、满庭芳等茶园。他们从北京接来不少京剧名伶来茶园演唱,受到上海观众热烈的欢迎,每天一票难求。茶园老板见有利可赢,便不惜高价来接,先和演员讲给多少钱,这叫说“公事”,一个月或一季度一结,不按场次算,这实行的就是包银制。比如从北京去上海演出的杨月楼,丹桂茶园定的每月包银1200两银子,比程长庚高多了。当然这包括给他拉弦和打鼓的人的工资“脑门钱”。茶园老板还要有个“四管”的规矩,即对这位演员和他带的琴、鼓、伙计等,一律管接、管送、管吃、管住。角儿从北京临走前,还要给一笔不菲的定钱作为安家费。

这仅仅限于从外地接来的角儿,那么谁来配角呢?茶园或戏馆子还要组织个班社,给外请的角儿当配角、助演,他们叫“坐包”或“底包”演员,包银一般一订就是半年、一载。外请的大角虽然待遇很优厚,但是对他的要求也很苛刻。假如定的是1个月的包银,那么每天都要出演,甚至有时还要黑白天,一天两场演出。天气恶劣,风雨无阻;即使你病了,只要不躺在床上,也要带病演出。所以包银制,虽然演员挣钱多,但风险也大,因此当外请的角儿平安踏上返回的路时,都是无比庆幸。

随着上海进一步商业化,上海邀角之风更是水涨船高。据文化学者张文瑞考证,清光绪庚子年后,名老生孙菊仙被上海天仙园邀去,月包银3000两,而谭鑫培这时是第三次到上海,他在天仙园的包银是2600两。以后他每到上海演出,包银一次比一次高。(《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