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清末的戏园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7-11

□甄光俊

我国早期社会的娱乐方式与民间祈天酬神等民俗活动相伴而生。后来戏曲形式成熟并独立,有了专门演出场所,戏园随之在各地盛行开来。

清道光四年出版的《津门百咏》有“戏园七处赛京城”之句,据此断定,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天津至少有七座演戏唱曲的固定之所,但这七座戏园名称、坐落地点等详细情况已无从稽考。天津文史专家追溯天津演出场所时一般是从四大名园说起,指清光绪初年东门外的庆芳园、鼓楼北的金声园、侯家后的协盛园、大关西的袭胜轩。

四大名园在天津之所以享名,不光是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各有特色。如庆芳园偏重以唱为主的文戏,讲究排场;协盛园突出梆子、皮黄两下锅的特色;袭胜轩则以青少年通力合演武戏吸引爱好者;金声园是以京津大牌名角荟萃、男女同台为号召。

另外,这四家园子使用的都是优等茶叶,沏出香气袭人的茶水供观众饮用。因此,戏迷宁可舍近求远也要争相到这几家园子看戏。东局子、大王庄等地的观众,因为路途遥远,常常带着干粮去看戏,看完日场原地不动接着看晚场。那时晚场戏一般都演到深夜一点多钟,若遇上绅商大户出资邀演某出戏,延时到凌晨两三点钟也是常有的事。

庚子年(公元1900年)前后,运河淤塞,粮船取消,天津沿河两岸不及先前繁华,对戏园业造成一定影响。又由于清末一些新式戏园相继建立,演戏中心改变,四大名园渐渐没落。(《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