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唐朝留学生学什么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06

□黄逸

留学生到唐朝后,一般在国子监学习,分学问生、请益生和还学生3种。学问生长期留学,学制一般10年;请益生有一定基础,来华研修,可长可短;还学生随遣唐使来,并一同返回,是短期培训。

入学前有考试,据《唐会要》,唐文宗开成二年,渤海国派来16人,只有6人获准入学;新罗派来216人,只有7人入学,其余都被遣回。

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学制相同:《论语》《孝经》1年;《尚书》《公羊传》或《谷梁传》各1年半;《毛诗》《周礼》或《仪礼》各2年;《礼记》或《左氏春秋》各3年。

教学方法分讲论、问难、诵读与读书指导4种。留学生和本土学生一样,也要参加旬考、岁考、毕业考。

旬考是每10天考1次,须背诵1000字、讲解2000字。岁考是口问大义10条,通8条为上等,6条为中等,5条以下为下等,即不及格。如果岁考3次都是下等,必须重修,再不及格,便勒令退学。毕业考则由博士出题,校长(祭酒)监考,题目则模拟科举。由此看来,学业压力够大。

唐穆宗开“宾贡科举”,给留学生们提供了一条科举成功的便捷通道。但“宾贡科举”是单独考试,还是与中原学生一起考,学界还有争议,学者郭丽的观点似更合理。

唐代科举无糊名制(武则天时,吏部招考短期取糊名制),留学生们很可能和中原士子一起参考,单设考场(比如高丽士子康抚民便“召试舍人院”,而科举应在礼部贡院)。评卷时,考官会照顾留学生。唐代科举重诗赋,音韵要求严,留学生难免“海外音讹”,只要“文意稍可”,即可及第。


(《文摘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