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平安健康度盛夏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7-08

记者 魏 濛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已经到来。最近一段时间,运城多地气象预报显示为高温红色预警,强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气温不断升高。面对盛夏酷暑,特别是高温气候条件下,人们要注意及时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漏洞”,平安度过高温天气。

高温来袭小心中暑


七月,迎来小暑、大暑,进入三伏天,多地开启了“烧烤”模式。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会引起人们出现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继而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症状,这也是中暑的表现。

日前,在工地工作的王师傅因为头晕恶心、四肢抽搐被工友送到医院就诊。工友告诉医生,王师傅在室外高温下连续工作3小时后出现了头晕恶心,随后四肢抽搐。接诊医生立即给王师傅做了检查,检查提示血象偏高、肝肾功能异常,在给予心电监护、物理降温、大量补液及补充电解质等处理后,王师傅逐渐好转,初步诊断是高温环境工作后中暑引起。

“进入七月以来,我市开启了高温酷暑的模式,这样的天气,中暑是常见病。”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卫枝说,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如果发生中暑,快速降温是最基础的急救措施,要迅速将中暑者带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卫枝介绍,发现有人中暑时,要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减少或敞开衣物,以利于体外降温。没有出现休克的患者,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浸浴。如果采取了前述方法仍没有缓解患者中暑的症状,要迅速将其带到医院。

卫枝表示,学会中暑急救能及时帮助患者脱离危险,但在暑热天气加强预防才是关键。她提醒,夏季要穿宽松、浅色、透气的衣服;在阳光下活动时要注意防晒,在炎热的天气里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阳光下晒太久;改善高温环境中的工作条件;多饮用防暑饮料;中暑病人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在阳光下剧烈活动。

卫枝说,在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可以这样做:

科学安排工作时间。12时至16时高温时段暂停露天工作。

合理调整外出时间。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补充水和无机盐。加强补水,宜少量多次,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无机盐的补充以食盐为主,所补食盐主要以菜汤、咸菜或盐汽水等分配于三餐之中,也可通过食用富含无机盐的蔬菜、水果、豆类来补充。

饮食少高油高脂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注意防晒、降温。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遮阳帽、遮阳伞,并涂抹防晒霜进行防护。

预防发生肠胃疾病


夏天,冷饮、烧烤、麻辣小龙虾、冰镇水果成了“宠儿”,但过度“过嘴瘾”后,胃痛、胀气、呕吐、腹泻就会接踵而至。胃肠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夏季又是肠胃病的高发季节。夏季,保护我们的胃,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大事!

卫枝介绍,夏天温度高,饭菜容易滋生细菌。一般而言,食物只要在高温下存放超过30分钟以上,大肠杆菌等生菌数将大幅提升,倘若大家仍将充满细菌、病毒的食品吃下肚,恐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夏天饭菜要现做现吃,最好别剩饭。

大热天喝下一大口冰镇饮料、吃一根冰棍,从头舒服到脚。卫枝表示,酷暑炎热,对于多数人来说,适当吃些生冷食品,可以帮助我们消暑解热,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过多进食生冷食物,脾胃一定会吃不消的。生冷食品最易伤人体脾胃,一旦脾胃功能受损,胃肠道疾病就会接踵而至。本来脾胃就比较虚弱,甚至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管好嘴,不可贪凉,越是天热,越要注意饮食,生冷食品尝尝就可以了。

在夏天,相信有不少人最喜欢的事就是“吸烟喝酒吃烧烤”。香烟中存在的尼古丁、咖啡硷成分会对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产生。酒精则是会增加胃液与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抵抗力,使胃黏膜受损,使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特别是经过发酵、气体较多的啤酒,对肠胃的刺激更大,容易增加胃酸的分泌,使胃痛、胃酸过多症状更加恶化,因此无论电烤、炭烤食品均不宜多吃。

“不断升高的气温,给了病菌更适宜的繁殖环境,因而夏季肠胃疾病往往高发,很多人都会因吃过多生冷食物或误食变质食品,从而引发不同的肠胃疾病。一般来说,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经口感染。”卫枝说,生活中,既能一品美食又要保护好我们的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注意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或者无规律进食,这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扰乱胃酸分泌。如果胃酸分泌失常,就会引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所以平时一日三餐要有规律,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

不要贪凉。过于寒冷的食物对胃肠道来说是一种刺激,会引起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疼等症状。要少吃冰激凌之类的冷食,冰西瓜和冰镇饮料等也应该先在室内放置一阵,当温度略低于常温后再食用。

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不吃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烹调时生熟食品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尽量要蒸透煮熟,装食物的餐具也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卫枝提醒,夏天出现肠胃不适,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诊断治疗。在夏季,为了肠胃健康,人们应该注意生活和饮食的各个方面。只有肠胃舒服了,人们的夏日“热行”才能更舒服!

游泳戏水谨防溺水

炎炎夏日,在水里畅游,既可以解暑,又能够强身健体,因此,在夏季,游泳戏水成为少年儿童普遍喜爱的一项运动。游泳戏水虽清凉解暑但隐患多多,稍有不慎便有溺水风险。

随着暑期来临,最重要的也是特别要关注的人群是学生,暑期天气炎热,不少孩子爱去泳池、水边玩耍,年龄尚小的孩子安全意识又弱,这个时间段就成了儿童溺水事故最高发的时间段。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溺水发生呢?

位于中心城区一家游泳馆的李教练介绍,溺水事故中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以中小学生居多,事发时间主要集中在中考或高考前后、暑假期间,溺亡的未成年人大多是与同学结伴外出,没有成年人陪同或看护,且下水游泳时未配备救生设施。农村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地,无人看管的公共河流是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些溺水事件发生在水上乐园、水库、水沟等。

如何预防溺亡事件?李教练表示,为了个人的安全,避免发生溺水的情况,在游泳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通常从颈部开始,颈部、肩部、腕部、手臂部、臀腿部、四肢部热身和伸展运动应在10分钟左右,让体温微微升高才可以下水游泳。水温不要低于20度,否则入水的时候会发生局部腿部抽搐,容易溺水。同时,剧烈运动后,也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在饮食过饱后不可游泳,因饱食后膈肌上抬,易发生呛水现象。

李教练介绍,不同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暑期里,家长一定要盯紧这些“危险水域”:4岁以下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多是水缸、浴盆等。5岁到9岁的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在水渠、水库、池塘、小溪边等。10岁以上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是河边、游泳池、海边等。

李教练说,要防止溺水,作为孩子应该切记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练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作为家长不仅要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还要在下水前确保孩子已经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并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如与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必须让孩子待在大人一臂以内范围;孩子自己下水游泳,大人需时刻有效看护。如带孩子去海滩玩水或游泳,大人要做到时刻看护,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玩,应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如带孩子一起坐船,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并保证扣好所有扣带,切记儿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标准的漂浮装备。

溺水时如何自救?李教练支招:

镇定第一。尽量保持冷静,不将手举过头顶,不拼命挣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

仰泳露鼻。屏住呼吸,头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

深吸浅呼。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摆动,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同时向周围求救。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