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司马迁与汉代“国图”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5-16

□秦延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史记》作出的评价。众所周知,祖籍韩城的司马迁,能够写出令后世惊艳的《史记》,与其出身史官门第、聪明睿智、善于调查、意志坚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除此之外,还与天禄阁、石渠阁有很大的关系。

天禄阁,坐落于西汉未央宫西北部的一面高坡上。石渠阁东距天禄阁520米,因其阁下有石砌渠道导水而得名,同样是高台殿阁建筑,但规模要比天禄阁大。天禄、石渠两阁,同处一条直线上,东西相对而立,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

天禄阁、石渠阁能够建立,汉代开国元勋萧何功不可没。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惟萧何独先入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何的做法,不仅使得这些重要的书籍档案幸免于项羽火烧秦都之难,更为日后西汉确立治国方略和律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为了让这些重要的典籍资料得以保存,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萧何主持督建未央宫时,在前殿的北面、宫殿群的中间位置,主持修建了天禄阁和石渠阁,将自己苦心收集的秦代图籍档案存放于此。由此,石渠阁、天禄阁成为汉代的中央档案库,也成为皇家藏书阁,是群儒校勘经籍从事著述的处所。至汉武帝时,藏于两阁中的书籍已达13200余卷。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接任太史令。太史令是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员。根据阁藏史料,结合自己的游历考察,以及父亲收集的材料,司马迁潜心缀集《太史公书》(即《史记》)。出人意料的是,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突然放下手头工作,与众臣提议造汉历。这既是分内工作职责之事,也是使命所在,不仅实现了司马氏“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光耀祖宗,而且还实现了孔子“行夏之时”的理想。

修订完《太初历》后,司马迁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继续编纂《史记》。他依靠两阁丰富的藏书及档案,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翔实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在长达14年的撰写过程中,如果没有两阁的史料支撑和精神抚慰,不知司马迁的《史记》是否可以完成。只可惜,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未央宫遭遇火烧三日,两阁建筑及藏书也付之一炬,如今只留下两处高大台基,讲述着曾经的辉煌。但幸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却传留了下来,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中国社会科学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