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3-09
■卫世新
春节期间,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吴百锁格外高兴。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元宵节之际专程到新绛,拍摄木版年画系列专题片。”吴百锁笑着说。令吴百锁更为高兴的是,年前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运城选购的年画就源自他收藏的一块清代“福”字年画木版。
2018年1月31日至2月6日,吴百锁应邀赴达卡参加“欢乐春节孟加拉国行”,受到当地青年的欢迎。(资料图片)
一
进入腊月,求购木版年画者从太原到北京、上海、深圳,再到港澳台、欧洲,吴百锁的订单源源不断。吴百锁从早上7点走进工作室,直到晚上10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出来,一幅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年画在他的手下展现开来。
张贴年画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在年画老艺人吴百锁的家里,随处可见的一块块古木版,刻印着历史的沧桑,述说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现在的人们都喜欢传统的东西了,我们的年画市场也越来越好了。”吴百锁一边印制,一边喜笑颜开地说。
吴百锁说,以往春节的年画主要是年俗类的门神、“福”字,如今,大家购买的年画不仅会有传统的灶君、财神、送子娘娘等,还有扩展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实用类年画、戏曲类年画、吉祥寓意类年画等,而且外国人求购的也越来越多。
在吴百锁的工作室,从“事事如意”到“福禄寿喜”“天官赐福”,从秦琼敬德到五子登科、关公门神等,他共收藏明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2000余块,套色木版300多套,老画、老画稿2000余幅,其中有百余对各类门神、百余块戏曲故事版画、百余种神祇类年画,还有《关公读春秋》《天官赐福》《帝王祭祀后土圣母汾流图》等数十块木版年画孤版珍品。
“印制年画的胳膊都有些抬不起来了。”吴百锁的颈椎经常疼痛,“老伴、闺女总叫我休息休息,可是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咱这东西,我就高兴啊,干活的时候也就不觉得累了。”
遇到上门求教和购置木版年画的人,吴百锁都会耐心地讲解。他说:“非物质文化是社会的共同财富,推得越广泛,制作的人越多,越能使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源远流长的文化,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木版年画是一门艺术,你别看一印就出来了,其实没那么容易。木版的雕刻制作,不仅要形象生动,而且要寓意深刻,印制中水墨适合、线条粗细适当、色彩搭配和谐、暗淡对比柔和、色彩层次分明,让人一看就觉得漂亮,爱不释手。”说着,吴百锁停下来,专注地用棕刷饱蘸墨汁,均匀刷在雕版表面,再将一张滇腾古纸轻轻覆在雕版上,然后用趟子从雕版中心部位向四周趟平,自宣纸一角轻轻提,一个威严中透出平和的关公形象便跃然于纸上。整个制作过程娴熟利落、一气呵成。
二
为了真正保护收藏的古版,老吴对自己的收藏甚是珍惜,都是进行限量印制。有些极其珍贵的古版,老吴宁肯选择不印,“老版毁了,就再也没有了”。
“古木版人物生动,刀工流畅,复刻的木版则印刷不出古人的韵味儿来。”吴百锁说。
木版是制作木版年画的关键,吴百锁在收藏的同时也跟随老艺人学会了木版雕刻印制、上色等传统技艺。
一块上乘的木版在彻底磨损前,可以印约一万份年画。为了保证品质,老吴的木版年画从选料到雕刻再到上色都非常讲究,原料刨平、木版雕刻、细节打磨、年画印制、描边上色,一幅年画的制作需要七八道精细工序,最简单的彩色年画在印制时也需要进行至少三次上色。
多年来,在吴百锁的努力下,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的作品在传承传统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得到了各界专家、学者的认可,并有多幅作品获得全国奖项。
“现在的年画和以前不一样了,传统的年画批量制作,而现在的木版年画都是细活啊,精工细作。比如用纸,原先的年画都用最便宜的麻纸、粉连纸,现在用的都是上好的宣纸,印制过年用的‘福’字、门神,都用的是万年红宣纸。”
与工作中的不苟言笑形成鲜明对比,吴百锁在为参观者讲解年画知识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时总是充满热情:“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在关注木版年画的基础上,能跟我学习这门技艺,让绛州木版年画绽放新的光辉。”
在吴百锁心目中,如今的年画不仅有祈福纳样的实用价值,而且要能够满足大家艺术欣赏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这项非遗收获粉丝。
三
吴百锁自幼生长在新绛县城龙兴寺旁,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使他对绛州鼓乐、贡墨笔宝、剪纸面塑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怀着对木版年画的深情,十几年来,吴百锁在自费保护文物方面做了许多事。平日里他节衣缩食,但在保护古木版时却会倾囊而出,只为那些流传久远的宝贝,不要被不懂行的人当柴烧了。
吴百锁还意识到,要使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就不能只守住家门口这块地盘,而是要走出去扩大宣传,在更大范围让群众了解、接受、喜爱,这样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管哪里开办研讨会,哪里举办会展,吴百锁知道后都要主动参与。他先后到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他的研制所年均接待参观人员6000人次,而他年均参加各级各类活动200余场。
去年的春节,他到澳门的卢廉若公园进行了10天的年画制作和展示。他的展台前,每天挤满了“祈祥纳福”者,不仅有澳门居民,还有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他们在观赏来自山西绛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为能求得一幅绛州木版年画传人吴百锁老艺人亲手印制的年画而兴奋着,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靥。
如今,吴百锁的星星之火,终于点亮了一方热忱。那个在中小学校园里留胡子的老爷爷,那个在美术馆、展览馆里免费为大家印年画的老师傅,那个在腾讯京东公益活动中“好可爱的爷爷”,那个在匈牙利国际民间手工艺术节上让白皮肤人竖起大拇指的老艺人,那个在非遗星球中诉说木版年画深情的体验官,终于在世界各地收获了无数粉丝。
“年画非遗爱好者们从以往买幅小画、买个新鲜到买个喜欢、买个品位,从伫立参观到亲身感受、动手体验,从单纯的实用购买到收藏记忆和文化……”吴百锁动情地说。
曾经记忆中的年画,朦胧的大红大绿、美女娃娃、神仙故事,古老的雕刻时光,历久弥新的吉祥寓意,我们怀念的年俗味道,也跟着吴百锁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时代变了,年画的春天、非遗的春天、传统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了。吴百锁的木版年画,悄然为这个季节增添着盎然的春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