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我们更坚定了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信心!”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2-11

镇领导在大棚内和村民共商蔬菜产业发展大计

□记者 常永强 卫行智 景斌

地处平川的百亩蔬菜大棚内,人们忙着为西红柿苗剥芽;位于丘陵地带的千亩桃杏园里,村民抓紧为果树剪枝……

人勤春早,群情振奋!正值立春节气,夏县庙前镇处处呈现着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产业的繁忙景象。

“特别激动!总理到过我家后,我对过上美好生活更有信心了。接下来一定好好干,把桃树、杏树管理好,让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2月9日,见到记者到来,庙前镇吴村脱贫户范起山放下手中的活计,高兴地说。

两天前,李克强总理给他家送年货的情景,他还历历在目。2月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来到脱贫村吴村,走进范起山家,关切地询问他,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鼓励他们脱贫之后不松劲、不止步。临走时,李克强总理把自己在运城当地用心选购的年货,送到范起山手中,祝他家年年有余、越过越好。

范起山今年70岁,全家6口人,他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他有两个儿子,这几年,大儿子在陕西榆林矿区务工,小儿子在运城市区一家装修公司打工,两人每人每年能挣3万多元;大儿媳虽然身有残疾,但靠勤劳的双手在家缝制香包,也能补贴家用;孙子和孙女都在外务工。他自己则靠着精心管理的4亩桃树、杏树,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去年,他家盖起了新院子。

桃树、杏树不仅是范起山家的“摇钱树”,更是吴村村民的“致富树”。吴村地处中条山腹地,为助力乡村振兴,该村因地制宜发展桃杏产业,如今规模已达1400多亩。

“总理来我们村考察,更增强了我们发展桃杏产业、振兴乡村的信心!”吴村党支部书记薛永顺说。为发展壮大这一产业,该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方式,为村民全程提供种植、管理、销售等服务,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桃杏产业,大力发展窑洞农家乐,开发桃杏采摘体验项目,走农文旅融合之路,实现‘一村一业’,不断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市农业农村局驻吴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景鹏飞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更是持久动力。

范起山(左二)与村民在修剪果树 本栏摄影 卫行智

庙前镇地形呈“川、埝、山”阶梯式分布,主要产业为种植蔬菜、桃、杏、药材、花椒。

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抓手,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就是要用工业理念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富起来;用商业理念来运作农业,实现农业活起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价值、产生效益。”该镇镇长张志荣说。

占地100亩的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园区,就是该镇产业发展的缩影。

该产业园区于2019年建成,内有30座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生菜,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

“搬迁户可以自主经营大棚,也可参与分红,还能在棚内务工,创收方式有很多种,完全自选。”该产业园区负责人杨淼说,“不仅要让村民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庙前镇党委书记郭伟栋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目前,该镇在打造“平川蔬菜、丘陵桃杏、山区药材、沟壑花椒”产业集群的同时,又在准确把脉各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村民俗旅游、虎庙农家馒头、南岭了坡花椒、桑村冬凌草茶”四个特色经济突破点,以点带面,推动庙前产业全面繁荣兴旺。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河东大地铺展开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