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稷山 垃圾不止不落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06

记者 解世忠 范 娜

在村里,生活垃圾处理令人头疼。

家户垃圾分类吧,长期养成的老习惯,咋成为新时尚?

各村就近填埋吧,其中的有害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怎么办?

县上集中处理吧,得花一大笔经费,到哪里去筹?

……

这些难题,稷山有解。

村收集

垃圾不落地了

步入稷山县化峪镇邢堡村,摆放在村头的一对垃圾桶格外显眼——绿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黑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

漫步邢堡村大街小巷,巷道干净整齐,柳枝随风轻摆,村民或乘凉聊天,或忙手中的活计,整个村庄一派祥和安宁。

但在村民宁金凤的记忆里,邢堡村以前并不是这样的。

“从我记事起,每家每户产生的垃圾都倒在各家门口,也不分什么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门口堆不下了,大家就倒到村头沟里。多少年来,垃圾围户、垃圾围村是村民的生活常态。”58岁的宁金凤是土生土长的邢堡村人,生于邢堡,长于邢堡,嫁在邢堡,可以说,邢堡村的发展史她都看在眼里。

宁金凤说,这几年,邢堡村也经常搞环境卫生整治,但只是一阵子。“抓时能干净几天,不抓时就又恢复了老样子”。

为了彻底改变村民人居生活环境,确保村容环境天天干干净净,处处整整齐齐,三年来,稷山县不断探索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各乡镇在辖区每个村庄按每4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成立了农村清扫保洁队伍,明确责任区和保洁标准,对村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周边道路等实行定时清扫,及时保洁。

经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共同推选,宁金凤等4名责任心强的村民被选为邢堡村保洁员。

去年起,24对垃圾桶被放置到邢堡村的9条街巷边,4名保洁员也走马上岗。

“我们实行网格化管理,把整个村子划分为4个区域,每名保洁员负责1个区域的公共场地垃圾清扫保洁,以及100多户村民家门口的卫生清扫督促工作,实现垃圾不落地。”邢堡村党支部书记景永学介绍。

同时,县里对保洁员的清扫保洁作业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各保洁区域垃圾及时清理入桶、入箱,垃圾无外溢,周围地面无抛洒、无污水和散存垃圾。垃圾收集设施外体干净无损坏,垃圾桶内无建筑、煤灰等非生活垃圾。

每天早上5点多,宁金凤就起床了,给孙子做饭、送上学,之后她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巡查,清扫公共区域卫生,检查巷道干不干净,督促各住户打扫门前卫生,并检查各家门口有没有垃圾乱倒、乱堆情况,如果有,督促村民整改。

但群众工作并不好做。村民们几十年来养成的垃圾堆放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纠正过来的。面对保洁员的督促、劝说,刚开始很多村民并不配合。

“起初,大家环卫意识不强,不清扫家门口,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也不分,随意堆放。我就会去劝他,如果他还是不扫,我就帮他扫,村干部也劝,一直扫到、劝到他不好意思为止。”宁金凤说。

除了保洁员劝说,支村“两委”还通过红黑榜、主题党日宣传、“五星家庭”评选、学生劝说家长等全民参与的方式,引导村民支持和参与环境卫生治理。

现在,景永学欣喜地发现,老百姓有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类意识,垃圾不乱扔、乱倒,而是倒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建筑垃圾也能倒在村里的指定填埋点。

对于建筑垃圾,邢堡村还有其他规范方法。

“村民要是盖房子,我们会要求他先交1000元押金,房子盖好把建筑垃圾按要求清理完毕后,村委会如数返还押金。如果村民在房子盖好20天内不清理,我们就会请专业清运队来清理,费用从押金里扣除。”景永学介绍。

县里也有机制。县住建局成立了综合执法队,建立了监督巡查机制,督查农村环境卫生情况。

“我们按区域划分了8个小组,配备了8辆执法电摩,主要采取宣传、排查、拍照、编号、微信定位、整改后销号、曝光等7项措施开展工作,对各乡镇道路沿线、大街小巷、村边角落进行地毯式搜索不留死角。”综合执法队稷峰组组长梁斌介绍。

目前,稷山县综合执法队已对全县7个乡镇144个行政村及道路沿线垃圾进行了排查,共排查问题12620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农村人居环境在不断美化。

乡转运

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各村收集起来的垃圾怎么办?稷山县政府采用PPP项目模式,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由社会资本方在各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派出收集车,每天前往各村回运垃圾。

驾车行驶在稷山乡镇公路上,一辆辆写有“盈峰中联”字样的绿色密封垃圾转运车会不时出现在视野。

稷山县盈联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各项服务的智慧环卫公司,承担着城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转运、环卫信息化管理、市政工程维护等工作。

2019年,稷山县盈联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与稷山县政府签订了协议,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体系,由盈联公司对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不落村。

去年9月,各乡镇垃圾中转站相继投入使用,投资200多万元的翟店镇垃圾中转站就是其中之一。

据盈联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秦辉介绍:“翟店镇垃圾中转站共有4辆垃圾转运车,负责翟店镇16个行政村的垃圾清运工作。每天早上7:00,所有转运车前往各自负责的村庄清运垃圾,把翟店镇16个村所有的垃圾桶清一遍,一辆车一天要跑三四趟。”

每辆转运车每次能清运的垃圾总量为1.5吨,垃圾运回来后,会直接倒进中转站专门配备的垃圾压缩箱进行压缩。

翟店镇垃圾中转站有两台压缩箱。经过压缩后,每个压缩箱能承载8吨垃圾,然后再由转运车将压缩后的垃圾,运送到县城的垃圾处理厂。

当记者走进翟店镇垃圾中转站时,干净、无味的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垃圾中转站留给我们的脏乱臭印象。

秦辉的介绍消除了我们的疑惑:“在垃圾转箱、压缩过程中,消毒设备会同时工作,向空中喷洒消毒药,达到除尘和杀菌的作用,还能有效去除空中渗漏出的垃圾腐臭味。而且,对于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我们也能做到很好地处理。压缩箱下面有个污水口,液体会通过污水口下的水槽流到污水池,由吸污车把污水吸走,送到污水处理厂,而压缩后的垃圾则被送到县城的垃圾处理厂。整个环节都是全密闭式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这一领先于全市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系统,得到了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

“省财政下拨400多万元用于全县乡村环境治理,县里根据实际情况将钱拨给乡镇,由乡镇将钱用于支付保洁员、贫困户清洗垃圾桶的工资。对于PPP项目,则是每年下拨1000多万元用于运营、维护。”稷山县住建局村镇股股长宁文艺说。

支持力度大,考核更严格。

农村环境卫生经费按乡镇和运营公司各自工作职责分别予以发放。县政府按照各乡镇农业人口数、行政村数及考核情况,拨付乡村环境卫生经费。运营公司垃圾转运费按照方案合同及考核进行结算。

考核方式分为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和综合考核。日常考核中,乡镇监督人员进行日常监督,住建局不定期巡查。月度考核为县人居办牵头,相关单位参加组成考核组,对乡镇及运营公司进行现场评分考核。综合考评=100分-日常考核扣分值-月度考核扣分值,综合考评成绩直接与当月环卫经费挂钩。

“垃圾清运要做到日产日清,及时转运。在清运过程中要做到密闭运输,杜绝撒、滴、漏等现象。垃圾中转站有专人管理,每天消杀,做到干净整洁,不露天堆放垃圾。对群众投诉的问题,住建局会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时处理,并要求及时回复。如果发现运营公司随意倾倒垃圾弄虚作假的,吊销执照,并从严从重处罚。”宁文艺说。

县处理

垃圾基本实现“三化”

村里收集垃圾,各乡镇中转站转运垃圾,最后所有生活垃圾被集中运至稷山县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回收、填埋等。至此,一个完整的乡村垃圾处理流程就完成了。

稷山县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于2016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该工程是稷山县为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帮助市民解决垃圾污染困扰而引进的一项重点惠民工程。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总占地面积154.4亩,其中生产区32.4亩,填埋区122亩。操作流程为“分选+回收+制塑+卫生填埋”,填埋库容达123万立方米,是运城市率先运行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在垃圾处理厂设备运行车间,一台德国进口的垃圾处理设备正在“轰隆隆”地工作,分拣、打包各乡镇转运来的垃圾。偌大的车间里,堆积着3堆山一样高、已打包好的一捆捆的废塑料和瓶瓶罐罐。

处理厂董事长杨润瑞介绍,处理厂主要以机器分拣为主,人工分拣为辅。垃圾运来后,会被倒进垃圾处理设备。在垃圾传输带上,有4名工作人员会把矿泉水瓶、玻璃瓶、铝瓶铝罐等挑出来。剩下的由机器分拣,大致能分出铁、矿泉水瓶、玻璃瓶、旧衣服、铝瓶铝罐等5类。这套设备主要是对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进行分选。

“塑料是轻物质,设备里的分选系统会把包垃圾的塑料、各类塑料包装分拣出来,由打包机整合打包。每天能打包20吨废塑料,一年6000多吨。”杨润瑞说。

对于分拣出的各类垃圾,处理厂会一一进行处理。“铁、瓶瓶罐罐等卖给回收站,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运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对于每天产生的打包好的废塑料,主要是靠卖来消化,专门有人来回收,但量特别少,卖不了就堆在厂房,厂房堆不下,都堆到厂子外面了。”

杨润瑞指着厂房里的另一套还没拆封的设备说,他们投资2200万元购回的废塑料再生设备已经到位。这套设备安装好后,可以把卖不掉的废塑料进行清洗、回收,加工成塑料颗粒,成为制作汽车保险杠、水果筐、轮胎、垃圾桶等的原料,进行资源化处理。

而除了资源化,国家对垃圾处理提出的“三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要求,在稷山县已基本实现。

“无害化主要体现在填埋区。按照国家标准,我们对填埋区做了防渗漏处理,填埋区下安装的引导管会将废水引到调节池,再经处理罐处理,最后流出来的水可以达标排放,用来浇地。”杨润瑞说。

对于如何实现垃圾减量化,太阳乡太阳村有发言权。

太阳村是稷山县的名村,1958年就被国家授予“卫生模范村”荣誉称号,闻名全国。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太阳村就落伍了。杂草丛生,老鼠、蚊子、苍蝇泛滥,卫生根本不达标,与曾经的荣誉称号很不相称。”太阳村党支部书记郭伟彬介绍,这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的加快,县、乡、村先后投入500万元,对太阳村的路面进行硬化,新修下水道、人行道,并实施饮水入户工程,建了小游园,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弥补了20余年来的历史欠账。

“乡村环境不断提升,群众不好意思再往地上扔垃圾了,垃圾减量、好处理了。通过提升环境,倒逼群众素质提升,从而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现在,群众最起码能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开了,但是对垃圾分类还不太精准,得慢慢引导。”太阳乡党委书记韩张斌说。

稷山县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运行方式,弥补了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短板,实现了城乡垃圾处置全覆盖。尤其是健全了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

一个美丽、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正在后稷大地徐徐铺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