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桑蚕织就“小康梦”

——垣曲农民张小年夫妇依托产业脱贫致富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4-16

4月13日,春光明媚。笔者来到垣曲县华峰乡华峰村200亩蚕桑基地,走访依托规模型植桑养蚕稳定脱贫的典型示范户张小年、王小拽夫妇。

“小年到郑州园林打工去了,这里的事儿现在我做主!”问及家庭致贫原因和脱贫致富经验,女主人王小拽简要讲述了自己家的故事。

苦撑苦熬难为继

“我家现有4口人5亩耕地,过去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加之我们俩死脑筋不开窍,不懂调产,只知道一味地苦干。”王小拽说,在县农委进村入户结对帮扶之前,夫妇俩平时在家伺候老人,把5亩地种种,一年到头在土坷垃里刨食。年终一算账,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以外,家庭经济收入所剩无几。由于家里的光景捉襟见肘,2014年被村里和县农委驻村工作队认定为“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调产调出致富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脑子一活财源广。”王小拽诙谐地说,庄稼地里刨不出“银元宝”,科技调产调出了“金疙瘩”。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三番五次到家里来嘘寒问暖搞调研,促膝座谈拉家常,提建议、指方向、定路径。张小年和妻子先后参加了农科技术和桑蚕管理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乡村干部出面协调,帮他们获得4万元扶贫贷款,鼓励他们从承包经营5亩桑园起步,努力实现产业脱贫。

提振了精气神,张小年和妻子铆足了劲头,走上依靠科技实现产业脱贫的致富之路。他们俩承包的桑园从5亩发展到16亩,蚕房由1个扩张到4个大棚,每年养春蚕、早秋蚕、晚秋蚕3茬,辛苦忙碌3个多月,可培养蚕宝宝28张,每张蚕平均产茧80斤,每斤蚕茧按市场平均价20元计算,约收入44800元,减去人工费和化肥、生物药剂、灌溉等费用,仅此一项至少可为家庭稳定创收35000元。在他们俩的带动下,华峰村20多个贫困户植桑面积发展到200亩,养蚕大棚发展到30多个,大家纷纷尝到了产业扶贫项目和产业脱贫的甜头。

见缝插针巧增收

如今的王小拽和丈夫,心中充满奋斗动力。过了养蚕期和农忙季节,王小拽就在华峰街上摆小摊卖炸油糕,每月净赚2000余元,一年忙上六七个月,可为家庭增收上万元。丈夫农闲不停歇,带领已成年的儿子到南方打工,父子俩一年可净赚5万元。家里原本经营的5亩核桃园全部流转出去后,每年可获得1500元补偿金。以此计算,全家4口人年收入约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5万元,实打实稳定脱贫。

“兜中有钱,心里舒坦。”王小拽感慨地说。如今,他们家宅院修缮一新,运输三轮车和摩托车配置齐全,“星级文明户”的牌匾也挂上了门楣。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一家人对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贫惠农政策感激不尽、赞不绝口。

“张小年一家借助党的扶贫好政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实的脚步走出一条稳定脱贫之路,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了榜样。”帮扶责任人、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郭备战称赞道。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