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再识绛州澄泥砚

近日,在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 省委书记楼阳生盛赞绛州澄泥砚等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王文军时间:2019-12-23

蔺涛(左一)与党史研究人员一起讨论红色澄泥砚设计方案 本报记者 刘 杰 摄

12月5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巡馆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时指出,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我们不仅要把传统技艺打造得炉火纯青,还要不断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展示、拍卖、鉴赏等手段,把“山西三宝”推向国际,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这份殷切的期许,来自“山西三宝”过往的魅力,更指明了它未来的潜力。

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聆听了绛州澄泥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站在全省看——

蔺涛和他的团队正以文化产业园为载体,探索绛州澄泥砚升级发展的新路子,托起转型发展的新希望

隆冬时节,烈烈寒风中,位于新绛县龙兴镇王庄村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里一派繁忙,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自从省委楼阳生书记称赞绛州澄泥砚为‘山西三宝’以来,这段日子,真的要忙坏了。刚刚和县里的有关部门领导就文化园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都表示有了楼书记的指示,把园区打造成新绛县文化产业的‘龙头’的信心更足了。”一见到记者,文化园的主人蔺涛就快人快语地说,“投资建设绛州澄泥砚文化园的信心,源自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山西转型发展中的‘排头兵’战略决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突出转型导向,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全省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蔺涛所在的新绛县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自古就是商贸名阜,传统手工业发达,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近年来,随着全省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绛县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许多曾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和文化重焕生机。

将全部心血倾注到绛州澄泥砚的蔺涛,也在思考如何乘着全省转型发展的东风,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为绛州澄泥砚谋得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

“我们新绛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70多项,各类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0多位,分布在全县不同的地方,游客要想在短时间看完,很难。”蔺涛说,多年前他就要谋划如何让游客能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全面体验传承大师们的工匠精神,认知非遗文化的精髓。

2012年1月30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由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投资建设的“绛州澄泥砚文化艺术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并被列入山西省十二五文化产业提升类重点项目、运城市十大文化产业园区、新绛县十大重点工程。

按照规划,绛州澄泥砚文化艺术园项目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园林面积15000平方米。建成后具备多项功能,既是绛州澄泥砚等各种非遗项目和特色文化的展销窗口,也是以国家级非遗为龙头、带动其他非遗项目共同面对游客的产业园区,还可以作为免费举办书画文化展览交流的沙龙,并可作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学习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

“主楼这边是中国名砚珍品展厅,将来中国各个不同砚种中的精品都将在这里展出,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名砚博物馆。”

“这边是商务交流中心,美协、书协都开始在这里入驻了。”

“这里是文化体验区,绛州木版年画、新绛石雕等新绛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在这里展销。”

……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园区打造成有规模、高档次的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这是一个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模式探索,如果成功,将彻底实现绛州澄泥砚从单一文化产业到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蔺涛说。

为让众多的非遗文化企业进驻园区,新绛县也因势利导,指导规范绛州鼓乐、木版年画、云雕、青铜器、宫灯等十余家非遗文化企业入驻,使之成为“新绛传统非遗文化中小微企业文化双创基地”和“新绛县传统非遗文化研学基地”。政府还拿出专项资金,对入驻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门奖励,在园区组织开展了非遗+文旅、非遗+会展、非遗+教育、非遗+文创、非遗+电商等活动,通过文旅融合、抱团发展,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形成集聚优势。

蔺涛说:“现在这里的活动很多,经常有书法展、画展,还成为山西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运城市妇女脱贫示范基地、众多学(院)校的研学基地,很热闹。”

今年11月18日召开的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大会上,时任省长的楼阳生曾对做优做强做大工艺美术产业提出要求,要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工艺美术产品提质升级,增加产品文化内涵和创新元素,培树一批晋字号品牌。

如今,这座投资5000万元的文化园已经成为集文化交流、非遗展演、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构建了“文化+旅游”的非遗体验平台,实现了由“观光游”到“文化深度游”的转变。

站在全国看——

蔺涛和他的团队独具匠心传承技艺,创作出多种类型、不同系列的绛州澄泥砚,激发了澄泥砚新的生命活力,站在了创意的新高地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台作为文房四宝,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中国砚文化中,澄泥砚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乾隆皇帝极爱澄泥砚,赞其“扶如石、衔如玉、呵可生津”。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绛州澄泥砚砚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宋代,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但到了清代,澄泥砚的传统制作技艺失传。

1986年,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开始澄泥砚传统制作技艺的研制工作,经近10年摸索,上千次实验,从设计图纸、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窑炉设计、烧制等,每一道工序他们都动手实践,逐步熟练掌握各道工序的技术要领,终于使断代三百多年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绛州澄泥砚”重新问世。1994年,他们的绛州澄泥砚获得“94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得到了国内砚台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6年绛州澄泥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蔺氏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中国四大历史名砚中的其他三大砚不同,端砚、歙砚、洮砚均为石制品,唯有绛州澄泥砚属于陶制品但又高于陶制品。

瑰宝得以复苏,这只是绛州澄泥砚的开始。如何最大限度保留澄泥砚本身应有的艺术特色及魅力,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需要时间,更需要匠心。

“这款是多子多福砚,这款是金鼠送宝砚……它们是我为明年推出的六款鼠年生肖砚。每年我们都会推出当年的生肖系列砚台,已经做过三轮了。”在光村的绛州澄泥砚生产基地,蔺涛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他的鼠年生肖砚。

生肖砚是蔺涛将砚台和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30多年来,蔺涛在澄泥砚的制作中一直摸索求新,让传统与时代接轨,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活起来、火起来。

多年来,蔺涛坚持实用、收藏、考证与玩赏共存的产品定位,不断摸索探究进一步改进制作工艺,在确保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专注于造型、图案与颜色、纹理艺术的创新与升级,同时综合运用绘画、雕塑、书法、篆刻、设计、色彩、诗词文学等多种艺术手段,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元素。“艺术当歌颂时代,艺术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这是蔺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蔺涛设计制作了“红色革命圣地”系列绛州澄泥砚,捐赠给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

2015年7月,蔺涛设计制作了以“同护和平”为主题的22方“抗战系列砚”,让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20余家国家级展馆予以珍藏。

2016年,为响应中央反腐倡廉的要求,蔺涛查阅历史文献,研究挖掘中国优秀廉政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典故,设计出30余方“廉政教育砚”。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蔺涛设计制作了“中国梦砚”“改革起步砚”“经济特区砚”“一带一路砚”“不忘初心砚”等8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砚,捐赠给安徽小岗村和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今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蔺涛设计制作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砚”“瑞金砚”“钢铁长城砚”“盛世中华砚”等系列主题砚。

……

纸寿千年,砚传百世。凭着这股钻研劲儿,蔺涛通过其绘画、雕塑特长,运用精湛的刀法,尽情地表达着古老传统的工艺和时代特色,赋予澄泥砚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内涵,激发其新的生命活力,创造出一方方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站在全球看——

蔺涛和他的团队让古砚积淀中华文化的精髓,绽放厚重晋文化历史的精彩,用独特的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一方方名砚成为中华文明的新符号

蔺涛和父亲蔺永茂将绛州澄泥砚复苏后,与众多非物质遗产仅停留在古制法的继承不同,他们在传承中创新,让澄泥砚既可以“阳春白雪”,又能“下里巴人”。

“你看这是我为垣曲县设计制作的‘舜耕历山砚’,这是为临猗设计制作‘猗顿砚’,这是为夏县设计生产的‘卫夫人砚’,这是为长治市长子县设计制作的‘精卫填海砚’……‘一县一砚’现在全山西已经做了90多个县,我还要继续下去,争取做到了全覆盖。”捧着一方方为各县量身订制的砚台,蔺涛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设计理念。

在制砚的过程中,为探索制作技艺,蔺涛拜能者为师,到各地取经,脚步踏遍了全国所有的砚台产地。

为了将澄泥砚制作得更加精致,蔺涛将自己学到的现代陶艺雕塑造型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古代“官窑”制法做砚,一次次修改砚稿,一次次造型雕刻,为烧出一件好的作品,他经常守在窑炉边,通宵达旦。不满意的作品,他一个个砸毁。“我决不允许这些有一点瑕疵的砚台流入社会,刻着‘绛州澄泥砚’这几个字的每方砚台必须都是艺术精品!”蔺涛严肃地说。

正是因为近乎苛刻的制砚追求,2000年蔺涛带着绛州澄泥砚首次走出国门,参加新加坡举办的“春到河畔迎新年”文化活动,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的新加坡总统纳丹及各界政要受邀参观,都对绛州澄泥砚精湛的技艺赞不绝口。2002年蔺涛和父亲蔺永茂参加“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砚台交流展”,主办方在众多参展的砚台中,特意介绍了绛州澄泥砚,称其为砚台中的精品。

2011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100款不同造型的“荷塘月色砚”作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特制礼品”,被北京、台湾两岸清华大学分别收藏,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互通交流。

2012年蔺涛赴印度参加第十七届“世界手工艺理事大会”,绛州澄泥砚成为大会上的一大亮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蔺涛设计制作的“东方之冠砚”成为世博会定制礼品,“和谐砚”被选为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的指定礼品,并荣获“中国国粹文化金奖”,被参会人员收藏。

2006年至今,绛州澄泥砚6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被该组织永久收藏,成为运城、山西乃至中国的骄傲。

……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绛州澄泥砚从新绛县走向全国,走上了世界舞台,成为海内外砚台的翘楚,一些知名的国际性文化交流会议中,绛州澄泥砚经常受邀参加。许多外国人,通过绛州澄泥砚感受到中国砚台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这两年,每年暑假都会接待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华裔的后代,他们参观澄泥砚时,每道工序都认真听、仔细看,有些孩子更是如醉如痴地喜欢,离开时都恋恋不舍。这让我们这些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人看到了传承的希望,看到了国家文化强国之路的实效。”蔺涛高兴地说。

如今,集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文化礼品、收藏品、馈赠品于一体的绛州澄泥砚已成为山西省最亮的文化名片之一,更在文博会上被省委书记盛赞为“山西三宝”之一。

“作为‘山西三宝’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传承发展、走出国门,最重要的还是人。”对于澄泥砚如何更好弘扬中华砚台文化,蔺涛有自己的深刻认识。

蔺涛非常注重传统制砚台技艺的传承,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他已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工作团队。同时,他还出资选派业务骨干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西大学、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等各大院校进行深造,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目前,团队中具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两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3名、山西省工艺美术师两名。

从民间手工生产的小作坊,华丽转身为集科、工、贸于一体、品牌价值上亿元的企业,蔺涛在绛州澄泥砚的产业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我一定不辜负楼书记的期望,按照楼书记的指示,把绛州澄泥砚这一传统技艺打造得炉火纯青,不断创新,让澄泥砚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中国文明走向世界的新符号,为运城争光,为山西添彩!”蔺涛自信满满地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