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山西三宝”重现光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2-23

12月8日,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展第四天。这些天,看“山西三宝”也成了一句热语,“山西三宝”更成为屡屡见诸媒体的热词。原本名气就不小的高平珐华器、平遥推光漆、新绛澄泥砚,借着“山西三宝”的热度名气更大了。

珐华器

沉寂300年异彩夺目

在晋城展区,观展的人无一不在一件冠名“珐华莲池鹭鸶纹罐”的展品前驻足凝视。灯光透过玻璃照耀着纹罐,闪现出奇幻的蓝色光芒,异常夺人眼目,令观者动容。

据珐华器展位人员介绍,“珐华”属琉璃旁系,元代时诞生于阳城、高平一带,兴盛于明,在清雍正时期终了,断烧时间已近300年。昔时,曾经有“晋地琉璃遍天下”一说。因其多用于宗教场所,也因其华美庄严,又以“珐华”“法华”之名显示尊贵。

2008年始,张勇勇,带着复原珐华工艺的心愿和使命感,从北京回到家乡高平,开始到处搜寻资料,走访懂得相关技艺的老工匠,遍访国内外的博物馆,筹备复烧珐华器。2016年,有同样追求的十几个年轻人组成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烧制琉璃成就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2017年5月,张勇勇团队基本调制成功珐华釉色。他们独创了珐华彩釉艺术,创作出罗汉禅定像、案头狮、各种瓷版画、梅瓶、罐,还有大型珐华造像等一系列珐华产品。8月,高平珐华器惊艳亮相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前不久,在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内,举办了“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活动,一批富丽华美的珐华彩在国内外嘉宾面前亮相,标志着失传近300年的珐华釉烧制工艺成功复原。

推光漆

跨越千年愈加亮丽纷呈

在晋中展区,平遥推光漆器展柜前往来的人特别多,一位女士花2000多元买了一个小件的平遥推光漆器首饰盒,高兴地说:“买值了!”

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讲解员武容清介绍说:“平遥推光漆器在唐代即享有盛名,位列‘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它用的漆是从漆树中分泌出来的天然大漆,目前保存完好的出土漆器文物,几乎全部采用了大漆工艺。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容清详解:“推光漆器的工艺特别复杂,包括配漆、加工木胎或灰胎、刮灰、髹漆、推光等工序,每道工序又细分几个步骤,整个流程共有30多个细分步骤。制作时,仅刮灰就需五六次,每次须等前次刮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髹漆时,每件推光漆器要上5道至8道漆。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打磨,反复推擦至手感光滑。最关键的一步是用手掌推磨出光:先用2000目的砂纸打磨平整,后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蘸水细细打磨增加漆面黑度,再用头发丝抹上豆油打磨光滑,最后撒上砖灰面,用手顺着推磨至手掌发热,推出光亮如镜的漆面。”

澄泥砚

绽放厚重晋文化的精彩

在运城展区,太原市民何文超手捧着展柜上的一方澄泥砚爱不释手。他告诉记者:“我写书法30余年,用澄泥砚最久,质若温玉,抚若肌肤,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呵气可研,不伤笔毫。”

绛州澄泥砚,产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古称绛州),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炉火纯青。绛州澄泥砚色泽纷呈,尤以朱砂红、玫瑰紫、绿豆青、鳝鱼黄、蟹壳青为贵。它的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左右,成品率仅为30%。明末清初时期,“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因历史原因而失传。

1986年,蔺永茂、蔺涛父子开始恢复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他们法古师今,潜心研究,反复试验,利用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给古老的名砚注入新的活力,终使埋没300余年的中华文化瑰宝重放异彩。2008年,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绛州澄泥砚,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品质和实用性,更以优良的澄泥质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内容、精湛的雕刻艺术、多彩的色泽变化具有了极好的使用、欣赏和收藏价值。曾获百余项国内国际大奖,6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5次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荣誉“国之宝”称号,并被10多家博物馆珍藏。

绛州澄泥砚,积淀中华文化的精髓,绽放厚重晋文化历史的精彩。

据《山西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