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2-05
24节气诞生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其实,“小雪节气的雪比大雪节气大”,也是我国华北甚至北方地区的普遍规律。以北京为例。为了简化统计,本文用主要含小雪节气的11月代替小雪节气,主要含大雪节气的12月代替大雪节气,统计出现积雪深度5厘米以上,即出现大雪天气(日降水量5毫米,即相当新雪厚5厘米)的月最大雪深。结果发现,在所有69年资料中,只有7年的11月份最大雪深比12月小。
如果雪深标准从5厘米提高到8厘米,则69年中无例外的11月都比12月大。其实,比北京冬季更冷的更北的地区,由于10月已有零下低温,因此,不仅11月最大雪深大于12月,而且10月最大雪深也大于11月。即,北方大雪都在初冬而非隆冬(例如北京12月平均降水量也只有11月的不到40%)。实际上,即使北京,只要天气条件合适,甚至立冬节气之前,偶尔也能降下罕见大雪。
“‘小雪’雪比‘大雪’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大雪大,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的缘故。这里要说明一下,本文用月内最大积雪深度近似作为该月最大一场雪的降雪量指标,主要是因为气象部门不单独统计降雪量(实际上雨夹雪时也难于统计)。所以,特别是在气候比较干燥、地面上基本无积雪的情况下(例如华北),大体是可以的。其实,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其实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意外地在2月下旬的雨水节气。还以北京为例。北京1959年2月25日和1979年2月23日,两天最大积雪深度都达到了创记录的24厘米!
究其原因,与“小雪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冬末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密度较小的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所以,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的大多数气象台站,冬季中最大积雪深度大都有秋末初冬和冬末初春两个高峰,而隆冬反是相对低谷的规律。
(《科普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