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从七个学生到一所学校 ——兰华芳老师的教育情怀与梦想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18

从一篇论文,到七个学生的实验教学

从交谈中我们发现,这所学校跟其他培训机构似乎不太一样,它更像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最后发展成为必然结果的一个产物。兰老师是运城学院的英语老师,2000年左右,她参加了一个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主体的研究课题,所以去很多地方做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兰老师惊讶地发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学英语开始到六年级,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型的积累量,与初中英语教学所要求的根本无法对接。很多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补得最多的科目也是英语。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国家课标要求为900词左右,但很多学生达不到,所以在小升初阶段就会形成一个断层。无论是从词汇量的积累还是学习能力方面,要承接较难的初中英语教程都很困难。

兰老师在调研中发现,在孩子们学英语的过程中,早期是非常痛苦的,首先就是英语单词的记背问题。传统的背单词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效率低、效果差、耗时多。

在一次跟外教的交流中,兰老师发现,外教的小孩子自己一个人坐在地板上看绘本,绘本上的英文能够很流畅地读下来,她很好奇,就问外教:“他们是很小就开始学音标吗?”外教回答说他们不学音标,只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兰老师细细研究之后发现,其实英语就跟我们的汉语拼音一样,音形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只要破解了其中的规律,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学习英语。尤其在中国,我们的孩子是有拼音基础的,本身就较其他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有更大的优势。

2000年,兰老师筹备了一个小实验班。她找了七个补习英语的孩子,最小的是她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妞妞,最大的孩子就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她就在自己家二楼找了几张课桌椅,利用休息时间,采用特殊的语音英语教学方法,看这七个孩子的英语学习是否能提升到意外的效果。

2002年,本该上一年级的妞妞因特殊原因没有去学校,就在家里接受了兰老师一年随意自由的教育。一年无干扰的持续性教学,让兰老师看到了她特别的教学方法在妞妞这么大的孩子身上的可行性和好处。上午,孩子睡到自然醒,兰老师如果有课起得早,就会把今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写成纸条,妞妞根据纸条内容学习一天的知识,如果没课就会陪她一起学习。周六日妞妞也会跟着兰老师来到培训班和那些孩子一起上课。逐渐,兰老师发现,妞妞可以简单地用英语和别人对话,词汇量贮存也远高于其他小朋友。她几乎是玩着就学会了不少单词和词语,且口语发音自然而流畅,兰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女儿妞妞身上初见成效,让她很高兴。

2003年非典爆发,学校放假,兰老师也停课,带着妞妞和弟弟回到了乡下。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实验班的学生成了十几个,好多亲戚朋友看到了孩子的学习成果,主动把他们周围亲朋的孩子送来接受培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让这些孩子的单词记读效率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高出了四五倍。教育实验成果的收获,让这些孩子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了兰老师。从开始的七个孩子到十几个,从两个班到四个班,四个到八个地发展,一直到今天正规模的教育培训学校,兰老师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全凭家长和学生们的口口相传。

从家庭“作坊”,到宽敞明亮的校舍

随着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兰老师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实验。不同阶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不一样,要因材施教就要细化,二楼的客厅不够用,她就再建一层,一个教室变成三个教室。再后来,她租了隔壁的房子。学生越来越多,兰老师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她四处奔走。当时的网络不发达,一有空,她就四处找房子、看房子。

2009年,机缘巧合之下,她看到了位于居乐苑里的这栋四层小楼。看着窗明几净的房子,兰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学习的笑脸,还有宽敞的院子和顶楼大大的活动场所。一开始,她想着是把这里租下来,经济压力也不会很大,但是主家只卖不租。为了学生,为了教育,她咬牙去带了款,买下了这栋楼,为孩子们建起了明亮的校舍。

每个月需要还贷,还有很高的利息。兰老师说,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月还完贷款后她只剩56块钱了,她就想着坚持一段时间,只买个菜,不买其他。“当时也不觉得难,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当成事业去做的时候,当你陶醉其中时,你根本就不觉得它是个问题。”兰老师笑的坦然。

从教育到公益,她心中有份大爱

20多年来,兰老师带过的学生都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初中。当年得到过帮助的孩子又重新返回这里,帮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我没有企业家的思维,但我有教育家的情怀。”兰老师如是说。兰之梦的学费比较低,她觉得家长的信任是无价的,每一个被送过来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她要做的是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难,还家长一个更优秀的孩子。在聊天时,我们注意到,兰老师把这些学生称为“学困生”。在她的眼里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会从学生的成长环境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理念。

小年是一个有点轻度自闭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回答问题时也很小声。兰老师了解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上小学前一直在乡下跟爷爷奶奶居住,升初中时,小年的妈妈才把她接到了城里。环境的突然改变,让小年慢慢察觉到自己与周围其他同学的格格不入,她开始变得自卑和胆怯,缺乏安全感。在教学中,兰老师会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之后会很夸张地表扬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兰老师会有意识地强化她的优越感,让她在同学中自信起来。一年多的时间,小年上课开始抬起头了,脸上也有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更是逐渐提升。

丹子的父母离异,母亲患有精神障碍,没有工作,每个月只有200元钱的低保,母女俩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丹子妈虽然精神不正常,但也知道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她有自己一套很简单的逻辑,丹子不上学就没有工作,她要走了以后丹子就没法活,所以她把丹子送到了兰老师这里。了解丹子的情况后,兰老师不仅不收她的学费,还经常在生活上给她些帮助,因为丹子和女儿妞妞年龄相仿,兰老师经常把妞妞的衣服和学习用品送给丹子,丹子在这里得到了关爱,也比其他孩子成熟得早。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丹子一直在兰之梦接受兰老师的免费教学,在兰老师多年努力下,英语成了丹子的长项。懂事的丹子决定考技校,她想掌握一技之长,早点工作照顾患病的妈妈。如今,丹子如愿地考上了技校,也走出了她人生的困境。

还有小博,父亲意外离世,他跟爷爷奶奶生活,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兰老师决定不收他学费,可执着的老人一定要交500元钱,他说老师们也不容易。

除了减免学费,兰老师还会为家长们开一些座谈会,将她的学习教育经验和资料,免费与家长分享。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兰老师还不定期请外教来培训中心和孩子们面对面沟通,并一起做游戏,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和外教老师交流,增加说口语的自信心。

为了方便孩子们,兰老师还办起了公益图书馆,她投资几千元钱买了不少书,并呼吁学生们将家里的闲置书籍捐出来。她说,公益图书馆后续还会投入。

兰老师和学校的老师学生一起,为吕梁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衣捐物,看着经过长途运输的衣物终于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她觉得自己被治愈了。“我们用衣服温暖了他们,他们同样用笑容温暖了我们。”兰老师说。

从初心到情怀,她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和兰老师一起做这些事的还有她的先生戈毅。戈毅毕业于山西警官学院,学的是犯罪心理学,现在运城学院任教。我们去的时候,戈老师正戴着一顶小红帽修饮水机。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哪里需要跑哪里,有时候会出现在厨房削土豆,有时候会陪着学生说话谈心。

在谈到教育时,他说的最多的是“尊重”。戈老师认为,家长一定不要把孩子占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一定要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既是引导他们的父母,也是陪他们一起成长的朋友,不仅要教育孩子,更要教育父母。

谈到这所学校的名字“兰之梦”,兰华芳老师说,这所学校就是她的一个梦想,在她的这一亩三分地上辛勤播种耕耘,看着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种子茁壮成长,看着那些曾经困在黑暗土壤里的幼苗节节拔高,一想到这些都跟她的努力有关,她帮他们冲出禁锢,她帮他们辛勤灌溉,然后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各自芬芳,可能这就是一位教育家最伟大的成就了吧。

在黑柳彻子的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里,有一座巴学园,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呵护下在巴学园里快乐成长,后来成为了非常优秀的主持人和作家。兰老师多年前和女儿妞妞一起阅读《窗前的小豆豆》时,妞妞还是个扎着小辫的小丫头,那时兰老师就想,有一天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办一个像巴学园一样,能给那些“学困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和希望的学校。如今,兰之梦一步步完善,在兰老师和大家的努力下,向更好、更正规的方向发展。那些学困生就像小豆豆,兰校长也想当他们的小林校长。让许许多多学生能够自由而快乐在兰之梦健康地学习成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