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山花烂漫系于心

记201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平陆县曹川初中教师赵李红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0-18

赵李红,平陆县曹川初中数学教师,从教19年来,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深受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先后荣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等荣誉,由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对乡村孩子一心一意的付出,今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进城,他数次断然拒绝

生长在农村、扎根在农村的赵李红,从2001年走上工作岗位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

也是从这一天起,他每天早上5点50分起床,6点到教室;21点20分查寝,22点回到办公室,日复一日地奋战在乡村教学第一线。

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的本分。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学生生病时,他便带着去看病;学生乘车的钱丢了,就垫付车费让她搭车;留守学生学习跟不上进度,就主动帮他们补课……

在他心中,永远以学生为中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也没因为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未曾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一次意外,赵李红的左脚受伤不能行走,只能躺在病床上。可他心里着急,心想“这样下去学生的课是要耽误的”。他不听医生叮嘱偷偷从医院跑出来,拄着拐杖回到了教室……

他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正是这样优秀的品质,赵李红多次得到调离岗位、进城工作的机会。

然而,数次的进城机会他都断然拒绝。

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要拒绝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时,他坚定地说:“曹川镇是我的家乡,这个镇相对偏僻,教育也很落后,除了一些条件好些的选择在外上学的学生,剩下的都是贫困户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作为曹川镇的一份子,我想为家乡教育做些贡献,为这些孩子做些事情。”

教学,他秉持“兵教兵”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把学生教好,是赵李红一直以来思考最多的事情。

他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上课、听课、评课,反复思索打磨课堂,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用“兵教兵”的教学理念,利用分层教学,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并坚持用“预习—反馈—解惑—自评”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兵教兵’就是让学生教学生,通过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班级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教学困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困生吸取好学生的学习观点和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好学生巩固知识。”赵李红告诉记者。

这种“兵教兵”的学习模式,赵李红已经实行了10年,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年来,他所带的班级成绩和个人学科成绩均在全县名列前茅,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

教学离不开研究,对专业的深度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赵李红积极学习专业相关书籍,撰写论文。他的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

由于教学工作的出色,虽然还是一名青年教师的赵李红,从2011年开始,也在学校的分配指导下,对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进行帮教。

“每年开学时,学校会有‘老带新’的帮扶行动,我也被分配带需要指导的新教师并通过互相听课来指导新教师,从而在课堂中发现他们在细节上、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帮教活动是个互相进步的学习机会,有的时候我也会从新教师那里汲取到好的方法和想法。”赵李红说。

即使在他人看来,赵李红的教学成绩已经很优秀,可是他从不骄傲自满,认真耐心地指导这些特岗教师,倾其所学,认真指导新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指导下,有三位教师已成长为县级模范教师。

陈静是今年九月份刚到曹川初中的教师,她是赵李红的帮教对象。她告诉记者:“我从九月上岗到现在,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进步很大。赵老师平时会听我的课,听完课后就告诉我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从哪方面改进,我也经常听赵老师的课,他的课气氛很活跃,尤其是把学生交叉分组,让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育人,他以父爱焐热“孤独”的心

作为一个乡村中学的班主任,赵李红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发展和动态。每年他都对留守学生摸底造册,建立档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

比如,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组成帮扶小组,让留守学生与班级其他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他还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电话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进步档案。

赵李红说:“留守学生几乎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的关怀较少,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很容易走弯路,我觉得他们更需要帮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可以教他们多学点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从而更好地成长。”

十多年来,他先后帮助了80多名留守学生,并使他们缺失的家庭教育得到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阳光快乐地成长。

多年努力换来家长感激、学生感动,但是在赵李红这里,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他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十九年来,他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赵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

“一枝独秀景已然,满园春色更可待”。赵李红相信真诚的奉献能在未来收获“山花烂漫”,不倦追求的他,早已把乡村教育的振兴当做一生的事业去追求。

■本报记者 郑 菲 通讯员 梁淑娟 孙保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