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品读刘纪昌扶贫散文《希望,在这里》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杜宝彦时间:2019-07-18

我不认识刘纪昌,也没见过他。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觉得和他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这是因为他在搞好扶贫工作的同时,将扶贫过程中的人和事,用流畅朴实的文笔,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写出来一篇篇真挚引人的文章,陆续发表在《运城日报》鹳雀楼副刊上,因为他写的是我故乡的事,读起来倍感亲切。他发表的文章我几乎篇篇必读。文如其人,读他的文章,我深深感悟到,他是一个工作务实的人,一个对贫困户情深意浓的人,一个思想睿智的人。近来看到他写的新篇《希望,在这里》,我更是在几天里连读数遍,每一次都深受感动。我这个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人,心潮澎湃,忽然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想为不认识的作者刘纪昌点赞!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贫困人黄勇民。他因母亲和妻子相继得病,又先后离世,花光了所有积蓄,自己落入贫困境地。但他没有愁眉苦脸地悲叹,也没有怨天尤人。他奋发有为,乐观向上,辛勤劳动,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令人敬佩。更叫人感动的是他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虽然家贫,但努力学习,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墙上贴了20多幅红色的奖状。叫人震撼的是,孩子用红色铅笔在墙上写道:

我又不优秀,但我在努力

等到墙上花开满

神州上空数巨星

孩子寥寥数语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雄心,每一个笔画里都有一种潜在的力量。这是一个宣言,也是一个告示。潜在之意就是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由此出发,作者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对扶贫工作作了精辟论述。要想扶贫,首先要扶志,志不存,则智不达。一个人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精神上的贫困会伴随一生。身贫为贫,心贫难治,扶贫要扶勤劳的人,不应扶为吃懒饭的懒汉。不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工作就失去了灵魂。

这是作者对扶贫工作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是对扶贫工作深刻的体会,是推动河东人扶贫工作的真经。建议扶贫工作者,都认认真真读一读这篇文章。这对于我们提高扶贫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搞好我市扶贫工作必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