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川日报时间:2025-10-22
雷公,姓雷名祥,黄帝时任处方(医药官名),能医善陶,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陶瓷业的先祖,各地窑神庙均供奉之,尊称亚父雷公。
相传远古时代,人们吃饭用的是凿成钵形的石头碗。因此“碗”字就用“石”作偏旁。石碗又笨又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人们是怎样发明又薄又轻的陶瓷碗呢?
上古时,人们吃肉是把生肉直接放在火上烤,经常把肉烧焦,或烤得皮焦里生。到雷公时,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烤法,那就是把肉切成小块放在竹篮里,在竹篮外涂上一层泥巴,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这样,肉不但不会烤焦,还能熟透。烤肉时,细心的雷公发现,竹篮外面的泥烤过几次后,变成了坚硬的壳,浇上水再也不能成泥了。雷公看到剥下来的大半个泥壳很像一只碗,心想,如果把泥做成碗的形状,大火烧炼,不就可以当碗用了吗?
雷公悄悄按这个想法去做了,谁知烧成的碗全都裂开了口,根本不能用。雷公偶然发现一种泥特别粘,与他做碗的泥不一样。雷公用这种泥做成了一只小碗,放在大火里烧呀烧,终于烧成了碗,冷却之后,没有裂,敲起来当当响。成功啦!
雷公收集了很多这种土,做起了碗坯。十多天后,烧成了十多个又轻又薄的陶瓷碗。这种制作碗坯的土,就是后来烧制陶瓷的原料——坩子土。
从此,雷公不仅烧出了更多的碗,而且还烧出了盆、碟等日用器皿。 (《铜川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