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蒙恬造秦笔

来源:周口日报时间:2025-08-01

□马治卫 崔中玉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因其改良毛笔,造出秦笔,也被誉为“笔祖”。“扶苏与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且一同被胡亥矫诏赐死,所以,后人在记载蒙恬时,往往把二人一同记载。

北宋著名学者李昉等所撰《太平御览·笔墨砚纸》记载:“说文曰:楚谓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曰,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也。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非谓古笔也。”由此可见,蒙恬所造的笔却不是兔毫竹管的古笔,而是“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被’即‘披’)”的秦笔。

商水当地相传,蒙恬和扶苏在商水西南一带驻军时,每月都要向秦王嬴政汇报工作。当时的毛笔书写慢,笔管、笔头易损。有一天,蒙恬正在书写公文,手中的毛笔突然损坏,无法继续使用。那时的毛笔都是用兽毛捆在竹子外面的,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商水不产竹子,他就地取材,用平日制作弓箭剩下的柘树枝条代替竹子作笔杆,但手中又缺少兽毛,一时难以做出一个新的毛笔来。于是,蒙恬就独自来到商水柘塘陂边。这是商水一带最大的陂塘。

蒙恬在柘塘陂边看到柘木葱葱,鹿鸣呦呦,遍地牛羊,突发奇想:这里的鹿毛、羊毛不照样可以造笔吗?于是,他随手揪下一些鹿毛、羊毛,然后将柘木条的一头挖空,将笔毛放在挖空的枝条中,再用胶粘牢。于是,一种新型毛笔出现了。这就是史书记载的秦笔,与此前将兽毛绑在笔杆外边的毛笔明显不同。 (《周口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