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7-22
从恢弘楼宇到寻常巷陌,一副副楹联在河东大地灼灼生辉。盐湖北岸,“中国楹联大厦”悬挂全球最大楼体楹联——“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创作的巨联“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成为运城“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的宣言。全市13个县(市、区)悉数获得“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实现了“联卷河东一片红”。
墨染河东,楹联盛景映城乡
巨联背后是运城楹联文化的系统建设。我市首创“征市联”活动,杨振生创作的“人文之本,关公至圣,盐湖至宝;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等标志性市联成为城市名片。楹联文化生态,在“中国楹联文化村”闻喜县寺底村焕发最强的生命力,该村以“党建引领、楹联开路、文化兴村”新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被多家媒体报道。
如今运城,150多个乡镇中80%都悬挂着标志性楹联,3000多个行政村的普及率达70%,2000多所中小学覆盖率亦过半。在“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闻喜,城乡标志性楹联的覆盖率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如今的楹联普及,绝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艺术珍品和文化盛宴。”年近九旬的“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亲历并见证了运城楹联文化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辉煌历程。
根植沃土,创新表达焕新生
运城的楹联,远不止于门楣的点缀。它深植于关公忠义、盐池文明、华夏根祖、黄河涛声的沃土,是凝聚文化自信的图腾。“保护黄河·千人万副楹联运城行动”“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楹联焕彩章”,便是这种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的生动体现。市楹联学会会长王文广撰写的“五带六型生态走廊呈异彩;千人万副河东流派展豪情”一联,精准概括了运城以楹联助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实践。
运城楹联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更在于其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与多元呈现。
盐湖北岸“中国楹联大厦”80米巨联,以震撼视觉融合建筑美学与城市地标,彰显文化自信;其西侧500米楹联文化街,一侧长廊述说历史,一侧业态汇聚产成势,形成“编撰—书写—装裱”一条龙服务体系,激活文化消费市场;社区层面,印象南湖单元门联、鼎鑫华府等社区500余副主题楹联嵌入文化园景,鑫马央玺、鑫马央璟,让国粹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更深层次上,“电视问政楹联”搭建参政桥梁,社区美德楹联涵养文明新风,推动楹联从艺术装饰升华为参与治理、塑造风尚的“活态”文化力量。
产业融合,联韵激荡大潮涌
运城楹联的魅力,最终在产业经济的广阔舞台上找到了更具象、更澎湃的表达。楹联,正从文化符号跃升为经济要素,与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共鸣。
由杨振生创作并书写的2025年新春联——“建一城,壮两区,洞开三门户,誓师古晋桥头堡;铆足劲,撸起袖,不负此重托,挺立黄河砥柱山”,精准呼应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将 “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挺立黄河砥柱山”的奋进姿态鲜活展现。
楹联,正成为连接厚重历史与鲜活产业的精神纽带。“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山西世纪品盛广告有限公司,已成功获评 “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突破传统工艺,形成了编撰、书写、制作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河津普天红楹联文化传播中心,践行“产业下基层,楹联进家庭”理念,拓宽文化惠民之路;平陆油泼面、万荣外加剂等行业联提升品牌价值;夏县“夏宝”西瓜、新绛“澄泥”砚、临猗苹果名牌“王万保”苹果、垣曲奇石、盐湖王范甜瓜、芮城民俗产品、稷山“四宝”、永济玫瑰园等特产都被注入了国粹文化的动能。“楹联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它已成为连接产品、产业与消费者的文化桥梁,是提升品牌价值、激活文旅市场的‘软实力’。” 王文广深有感触地说。
在“中国楹联大厦”前仰望巨联的游客,社区里诵读门联的孩童,车间内即将发往全国的精工牌匾……这一幕幕生动图景,共同成为运城“楹联文化强市”的最新注脚。
本报记者 高 琳 报道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