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视觉>

执生态之笔 绘发展长卷

—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如何在垣曲见行见效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如同一座灯塔,为沿线地区指引着发展方向。垣曲,作为黄河流经山西的最后一站,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自觉找准发展定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将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生动现实。

▲垣渑高速黄河大桥

突出源头治理

赋能“一泓清水入黄河”

抬头,是醉人的蓝;四顾,是怡人的绿;远眺,是壮阔的黄河波浪相逐,在阳光下泛着细碎金光。

每到冬季,位于垣曲县境内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便化身为鸟类的天堂,大天鹅舒展洁白羽翼优雅游弋,野鸭成群结队嬉戏追逐,白鹭身姿轻盈掠过水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悄然现身,为冬日的河岸增添灵动生机。这些珍稀鸟类的“年度造访”,不仅是自然馈赠的诗意画卷,更是垣曲县深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舜王坪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唯有写好“生态保护”这篇上卷,方能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垣曲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当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一手分流域抓生态修复,一手全方位抓环境治理。围绕黄河干流,以小浪底水库为重点,打造了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退耕还湿1.8万亩,促进生态系统深度修复。围绕入黄五大支流,实施亳清河县城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形成10万平方米水面、5万平方米湿地、11万平方米绿地,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实施西阳河河道治理项目,新建堤防5.9公里,河道疏浚7.4公里;其余支流也逐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目前疏浚河道32.2公里,新建修复防护堤45公里。在支流沿线大力发展花椒、核桃经济林,实施荒山荒坡、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程,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

▲东寨码头

黄河安澜,重在生态;生态之要,首在治污。垣曲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铁腕治污”的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完成李家河引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万立方米扩容改造和1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立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2处人工湿地,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实时监测;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开展工业固废整治,强化危废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土壤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2024年,垣曲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全市第一;Ⅱ级以上优良天数302天,全市第三;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全市最低。

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的候鸟翩跹,是大自然对垣曲生态治理的最高褒奖。垣曲县将继续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引,守护好这片生态家园,让亳清河的生态之美持续绽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在垣曲大地徐徐铺展。

▲望仙大峡谷景区

坚持绿色发展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既是生态治理的动员令,也是产业转型的冲锋号。

垣曲县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功能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绿色理念、生态文明贯穿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广绿色技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培育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实现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古城国家湿地公园

依托生态保护带来的环境优势,垣曲县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聚焦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通过实施“一河一路五大重点领域三十项牵引性工程”,重点抓好投资237亿元的抽水蓄能一期和二期、鸿伟铜业等十大产业项目,投资109亿元的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33.8亿元的亳清河人工潜湿地等十大生态治理工程,以项目为支撑,努力把垣曲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围绕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发挥矿产丰富、水量充沛、气候独特等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承接的突破口,以打造铜镁精深加工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50亿级产业集群、食用菌10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组建4个招商专班,解决好招什么、谁来招、到哪招、怎么招的问题,解决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问题,努力打造运城铜镁精深加工和尾矿综合利用的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发挥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历山左岸·中国睡谷”、古城渔村、北白鹅考古方舱、五龙泉田园综合体等文商旅融合知名品牌,发展康养、探险、研学、休闲等业态,优化精品线路,打造文创产品,实现全季全域全龄旅游,努力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康养休闲的重要节点城市。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策划包装总投资166.4亿元的22个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不仅涵盖世纪曙猿科技馆等文旅项目,还包括非煤矿山整合等产业项目,向全社会发布招商信息,吸引外来投资,努力打造吸引中原地区人流、资金流的重要节点城市。

▲古城湿地

黄河奔腾不息,转型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垣曲县将继续以项目为载体,深化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的协同联动,在守护母亲河的同时,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传承黄河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基石

黄河流域不但是经济发展高地,而且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孕育出独具特征的黄河文化。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垣曲县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保护与发展路径,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为流域发展注入深厚精神动力,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共荣。

垣曲“世纪曙猿”化石距今已有约4500万年。它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运城的历史文化。在运城博物馆华夏寻根展厅,出土于垣曲的两枚“世纪曙猿”下颌骨化石更是明星展品。“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垣曲人民砥砺前行。

▲亳清河综合治理卓有成效

黄河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创新表达与产业赋能。垣曲县以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重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系统保护研究黄河流域文化遗产,重点围绕曙猿文化、舜帝文化、商汤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开展研究,探寻垣曲黄河文化保护、活化、传承、传播、体验有机融合的具体路径;实施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健全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推进曙猿出土点、丁家河旧石器遗址、商汤历史文化遗迹、宋元庙堂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文物安全监管能力和防范水平;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和网络工程,积极创建垣曲县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谋划建立大数据分析、智慧景区建设、旅游舆情、行业管理应用系统,探索“5G+文旅数字化建设”运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垣曲县立足深厚文化底蕴,以黄河文化传承为纽带,将历史文脉融入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从考古探源守护文明根脉,到创新表达激活文化活力,再到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书写出黄河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篇章。未来,垣曲县将继续深挖文化富矿,让千年文脉滋养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践,在黄河流域奏响文化繁荣与生态振兴的交响曲。

本版策划 雷哲侠

文字 孙 雄 图片 金玉敏 陈方斌 高海鹏

杨建峰 黄赞民 崔松良

吕向前

责编 付 炎 校对 孙 勇 李丹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