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 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7

□记者 杨颖琦

文物名片

主角: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

出生时间:民国

尺寸:高39.5厘米、口径3.5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盐湖区博物馆里,馆藏着诸多珍贵文物,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河东地区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实物见证,更凭借精美的造型成为传世的艺术品。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就是这样一件体现古人的工艺与审美的珍品。

当我们驻足这对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前,细细观赏,瓶身线条流畅自然,好像身姿绰约的佳人,亭亭玉立于世人面前,给人以一种优雅而从容的视觉感受。微微收束的瓶颈与圆润饱满的瓶腹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增加了造型的层次感,还赋予了花瓶一种灵动之美,让观者不禁为之驻足。

瓶身上的纹饰是这对花瓶的核心装饰元素,它不仅赋予了花瓶独特的艺术美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视为一种高洁、坚韧、长寿的象征,它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艳,独自在秋风中绽放,展现出了独有的魅力,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人们创作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篇与画作,也试图通过各种精湛工艺将菊花的美留下来。

在这对分别以蓝釉、红釉打底的花瓶上,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将一朵朵盛放的菊花生动呈现在瓶身之上,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真实菊花被定格在这一刻。菊花花瓣形态各异、自然舒展、栩栩如生。工匠们还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起伏与变化,使枝叶与菊花相互穿插,带来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瓶身上丰富且鲜艳的色彩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不同色调的菊花在花瓶上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工匠们精心调配色彩,有的菊花呈现出金黄色,象征着丰收与富足;有的菊花呈现出淡紫色,展现出一种神秘与优雅;还有的菊花呈现出白色,代表着纯洁与高洁。这些色彩相互交织、相互呼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在制作工艺方面,精美的对瓶采用的是传统画珐琅工艺,一般指在金属胎体表面用珐琅釉彩绘制图案,并经过高温烧制形成彩色装饰的传统工艺。这门工艺其实并非我们本土原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国,随着欧洲传教士的传入,在元代时开启了与华夏大地的交融之旅。历经岁月沉淀,到明代景泰年间迎来了第一个巅峰。彼时,珐琅器的制作工艺愈发成熟,风格独具一格,“景泰蓝”之名也由此传扬开来。发展至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珐琅工艺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造型、色彩、图案设计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制作铜胎珐琅器也堪称一场耐心与技艺的极致考验。制作伊始,工匠需挑选质地优良的铜材,精心锻造出坚固的胎体,然后用珐琅釉料绘制成想要的纹饰,最后经过高温烧制,铜胎与釉料完美融合,形成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质感。而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次烧制都需要精确控制温度与时间,以确保釉料能够均匀地附着在铜胎表面;每一次打磨也需要耐心与细致,以去除表面的瑕疵与不平整,使花瓶的表面更加光滑细腻、光彩夺目。这种反复的烧制与打磨过程,不仅考验着工匠们的技艺与耐心,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