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立志要做乐天派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生活的坎坷中渐渐悟出“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缘故。于是,他就立志做“乐天派”。

要做“乐天派”,就要自嘲逗乐,自得其乐。

自嘲逗乐,是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快乐的良方。情趣在自嘲中制造,谦虚在自嘲中彰显,真情在自嘲中流露,心态在自嘲中表达,气氛在自嘲中活跃,尴尬在自嘲中化解。

自嘲可以增加幽默感。1950年,冯友兰参加京郊卢沟桥地区土地改革工作,任务完成后,乘农民提供的毛驴车返回清华大学。驾车的是湖南籍学生,途中,毛驴脾气发作,连人带车翻进沟里。冯友兰爬起来说:“看来,这头毛驴听不懂湖南话。”著名画家韩羽是秃顶,他写了一首《自嘲诗》“眉眼一无可取,唯有脑门胆大,敢与日月争光”,读了令人忍俊不禁,从而让人知道韩羽先生乐观、大度的处世态度。

自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战期间,丘吉尔到美国寻求援助。这天,他泡在白宫的大浴缸里,罗斯福突然摇着轮椅进了屋,丘吉尔说:“罗斯福先生,你瞧,我这个大英国的首相,可是什么也没对总统隐瞒!”两人一阵大笑,一切问题都在那坦诚的笑声中解决了。

自嘲可以让人从容走出人生低谷。古代文人梁灏,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结果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受尽别人的讥讽。但梁灏并不在意,他总是自嘲地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进了一步。他以这种心态,从后晋天福三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状元。对此,他写过一首自嘲诗:“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管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侪辈,到家唯有子孙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自嘲伴梁灏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使他坚定了信心,终于获得成功。同时,自嘲也使他活了九十岁高龄。

要做乐天派,就要以苦为乐,苦中求乐。

古人曰:“世界皆乐,苦心自生。”人生内心的痛苦有三种:一苦是你想要而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你付出了许多代价,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痛苦;三苦是你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痛苦。

痛苦是更高的智慧,越苦才能越乐。痛苦是做人之本,是成功之桥,是生活严师,是志士熔炉。痛苦其实就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智者更智。正如张海迪说的那样:“人生总会有各种滋味,我很幸运,品尝的痛苦比一般人更多一点,这就铸就了精神的坚强。”“我的痛苦来自内心深处,这是由痛苦、渴望、不屈、坚韧等凝结起来的力量,这是不竭的力量。”

痛苦与快乐,是人生的两大支柱。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果实;苦是乐的前奏,乐是苦的尾声;苦是乐的学校,乐是苦的毕业证;苦是乐的成功铸造者,乐是苦尽甘来的受益者。一个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从苦与乐辩证关系来看,避苦求乐是人性的自然,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能苦会乐是做人的坦然,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从自然、必然、坦然到超然,是人类精神境界的飞跃。

痛苦与快乐是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共同凝练的结果。痛苦是最高的智慧,越苦才能越乐。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莫过于此。”“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责任越重大,负责任的日子越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要做乐天派,就要助人为乐,奉献最乐。

孙中山先生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人与人之间,互助养德,互助生乐。助人之时,心情恬静友善,大脑涌现愉悦之感,精神兴奋舒畅,身心均获得刺激。人先有助人之心,才会做助人之事,方可得助人之乐。人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给别人带来快乐,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给别人快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快乐来源于真善美。“极乐来自奉献。”罗曼·罗兰对快乐有过言简意赅的概括:“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其实,从这三样东西取得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奉献。因此,可以说,播下奉献的种子,就能收获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快乐的果实。

爱因斯坦说:“我们是为别人而活,最重要的是为了这些人活;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我们快乐的源泉。”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承诺”行动,亲自打电话劝《福布斯》上榜富豪们作出承诺,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有40多位富豪同意和签名。巴菲特本人承诺捐出99%,剩下的1%就够用了。他们从捐赠中获得的快乐,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古往今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的就是这些奉献大于索取的人的努力,奉献的人最高尚,奉献的人最快乐。

要做乐天派,就要天天快乐,时时都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一个个小乐趣加起来就是大快乐,每天寻找一个小快乐,串起来就是美好人生。”

快乐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快乐来自生活,发自于内心,表现为行为。沉思想象,有对美好希望憧憬之乐;读书写作,有与古今之人交流之乐;打拳散步,有运动强身之乐;静心养神,有休闲安逸之乐;多做好事,有广结善缘之乐;小事糊涂,有谦让他人之乐;与家人团聚,有天伦之乐;与朋友交往,有忘年之乐;谅解别人之过,有宽容之乐;心有感恩,就会知足常乐……做什么乐什么,想什么乐什么,人生之乐乐无穷。

快乐就在今天。每个人都有如何面对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有一首小诗写得好:“如果你还在留恋昨天,我劝你快乐今天;如果你还在奢求明天,我劝你快乐今天;吮吸今天的甜蜜,享受今天的芬芳。因为今天,才是最缤纷、最鲜活、最美好、最现实的。”所以,留恋昨天的人,是痴人;妄想明天的人,是癫子;享受今天的人,才是智者。

快乐的奥秘,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上。作为岁月的主人,我们无法阻挡生命年轮的增加,但可以尽力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我们无法阻挡如梭的岁月,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的风采。只要我们用智慧和心血,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传递快乐,就会积小乐为大乐,使自己成为一个天天快乐、时时都乐的乐天派。

梁志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