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时间:2024-09-04
□邱俊霖
秋天,是吃柿子的季节。柿子种类繁多,在《西游记》里,最甜的柿子,大概是花果山的“四瓣黄皮大柿子”。“四瓣黄皮”,形状似圆似方,好像拥有四个花瓣。吴承恩特意用“大柿子”来形容这一类柿子的饱满,想想就很甜。
《西游记》里,人们最喜欢的吃柿子方式,大抵是将柿子制作成柿饼食用。在比丘国,师徒一行降了白鹿精、灭了狐妖,国王大开东阁,安排素宴,只见那席前“般般盛”的果品中,“枣儿柿饼味甘甜”。有些生柿子吃起来甜里会有一点点生涩,我想,也许是甜蜜需要酝酿。而柿饼,就是在红彤彤的柿子中多了光阴流转。
在《西游记》中,柿子产量最大的地方,是在驼罗庄以西的七绝山。七绝山地阔人稀,山上长满柿子树,有一条红鳞大蟒。这条蟒蛇精常来驼罗庄吃人害命,所以,七绝山上的柿子,也无人采摘。每年柿子成熟之际,那七绝山上的熟烂柿子,便落在路上,将山上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加上雨露雪霜,经霉过夏,那条夹石胡同,最终变得一路污秽。并因而获得了一个外号——“稀柿衕”。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衕”通“街”,那是一条稀柿街,普通人根本无法通过。每当西风刮来,烂柿子的恶臭味还跟随着西风飘进庄来,奇臭无比。
为了除掉蟒蛇精,孙悟空请驼罗庄的村民们准备一些米饭、馒头,让猪八戒吃了个饱,八戒变作一头大猪,一路拱开这些烂柿子。几天工夫,七绝山便被八戒拱开了一条大路,正所谓“千年稀柿今朝净,七绝胡同此日开”。
七绝山为何被叫作“七绝山”呢?唐僧曾问驼罗庄的老者,“何为七绝?”老者回答道:“古云柿树有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故名七绝山。”其实,此处的“七绝”也被称为“七德”。在我国众多古籍中,都曾记载过柿子的“七德”:一是寿命长,二是树荫多,三是没鸟窝,四是不遭虫害,五是结霜后的柿叶可供赏玩,六是柿果好吃,七是落叶肥大。
柿子原产我国,因此颇为易得。虽然不贵,可柿子却也是能上得了大场面的佳果。柿子颜色好看,而且寓意吉祥,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唐太宗也会在国宴上安排柿饼为唐僧师徒接风洗尘。正如现在,人们仍流行过年时吃柿子,恭祝“柿柿如意”! (《杭州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